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公共管理理论在中国“学术移植”的特性呼唤本土化 | 第8-9页 |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 第9-10页 |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本土化内涵、方向 | 第13-14页 |
·基本概念关系界定 | 第14-18页 |
·公共管理、公共行政 | 第14-17页 |
·起点、研究起点、逻辑起点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2.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语境分析 | 第19-31页 |
·公共管理理论话语的西方语境 | 第19-21页 |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语境因素 | 第21-24页 |
·政府 | 第21-22页 |
·社会 | 第22-23页 |
·市场 | 第23-24页 |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语境特征 | 第24-25页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 第24页 |
·专政——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度建设为中心 | 第24-25页 |
·计划经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25页 |
·一化三改——农业是第一产业——三农问题 | 第25页 |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缺陷与中国理论本土化语境之现实困境 | 第25-31页 |
·西方语境下公共管理理论发展中的缺陷 | 第25-27页 |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语境之现实困境 | 第27-31页 |
3.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 第31-44页 |
·行政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 第31-35页 |
·历程 | 第31-33页 |
·成就 | 第33-34页 |
·发展的趋势: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 | 第34-35页 |
·对已发表的公共管理研究的评估 | 第35-41页 |
·方法 | 第35-38页 |
·数据 | 第38-39页 |
·发现 | 第39-41页 |
·反思 | 第41-44页 |
·研究主体分布失衡 | 第41页 |
·研究方法凸现理论与实践分离 | 第41-42页 |
·研究方法忽略理论建构和知识积累 | 第42页 |
·研究方法单一、落后 | 第42-43页 |
·研究基金匮乏 | 第43-44页 |
4.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逻辑起点——“本土契合性” | 第44-63页 |
·公共管理逻辑起点的确立 | 第44-45页 |
·逻辑起点的含义、本质特点 | 第44页 |
·逻辑起点——“本土契合性” | 第44-45页 |
·建立中国行政哲学 | 第45-52页 |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应该“哲学先行” | 第45-46页 |
·建立中国行政哲学的路径 | 第46-52页 |
·“公共管理”基本概念在本土语境下重新解读 | 第52-56页 |
·管理主体 | 第52-54页 |
·管理对象 | 第54-55页 |
·管理的价值取向 | 第55-56页 |
·形成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 第56-63页 |
·当代哲学思潮体系之下的方法论选择 | 第56-58页 |
·“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方法论结合 | 第58-59页 |
·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与“实践论”方法论结合 | 第59-61页 |
·建构主义方法论借鉴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3页 |
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硕士学位攻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