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1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背景 | 第7-8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 | 第8-11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 第11-13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他山之石 | 第13-16页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第16-21页 |
第二章 鲁锦的概况 | 第21-34页 |
·中国纺织业的历史变迁 | 第21-25页 |
·鲁锦的历史渊源 | 第25-26页 |
·鲁锦的定义 | 第26-28页 |
·鲁锦的产地 | 第28-30页 |
·鲁锦的民俗 | 第30-34页 |
第三章 鲁锦的织造工序 | 第34-41页 |
·鲁锦的织机 | 第34-35页 |
·鲁锦的原料 | 第35页 |
·鲁锦的工艺程序 | 第35-41页 |
·鲁锦的纺线 | 第36页 |
·鲁锦的染纱 | 第36页 |
·鲁锦的浆线 | 第36-38页 |
·鲁锦的经线 | 第38页 |
·鲁锦的穿综 | 第38页 |
·鲁锦的闯柱 | 第38-39页 |
·鲁锦的上梭 | 第39-40页 |
·鲁锦的织造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鲁锦纹样的织造技艺 | 第41-48页 |
·双斗彩锦纹样 | 第41-42页 |
·猫蹄彩锦纹样 | 第42页 |
·枣花彩锦纹样 | 第42-43页 |
·鹅眼彩锦纹样 | 第43-44页 |
·芝麻花彩锦纹样 | 第44-45页 |
·四大朵彩锦纹样 | 第45页 |
·美字锦的纹样 | 第45-46页 |
·包袱带织锦 | 第46页 |
·功夫带织锦 | 第46-47页 |
·围巾织锦 | 第47-48页 |
第五章 鲁锦纹样的文化内涵 | 第48-52页 |
·鲁锦纹样“老朝廷” | 第48-49页 |
·鲁锦纹样“八个盘子八个碗,满天的星星乱挤眼” | 第49页 |
·鲁锦纹样“窗户梭子挂灯纱、清起的太阳,哼黑的星” | 第49-50页 |
·鲁锦纹样“风交雪” | 第50页 |
·鲁锦纹样“迷魂阵” | 第50页 |
·鲁锦纹样“手表、风扇、面棋花” | 第50-51页 |
·鲁锦纹样“大合斗、小合斗” | 第51页 |
·鲁锦纹样“走四棋” | 第51-52页 |
第六章 鲁锦与三大名锦艺术特点 | 第52-63页 |
·云锦 | 第52-55页 |
·蜀锦 | 第55-57页 |
·宋锦 | 第57-60页 |
·鲁锦的纹样特点 | 第60-61页 |
·鲁锦的色彩特点 | 第61-63页 |
第七章 鲁锦与织女 | 第63-68页 |
·八十年代鲁锦开发中的织女 | 第63-66页 |
·现在的鲁锦织女 | 第66-68页 |
第八章 鲁锦开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第68-76页 |
·鲁锦开发的过去 | 第68-70页 |
·鲁锦开发的现在 | 第70-73页 |
·鲁锦开发的未来 | 第73-76页 |
第九章 鲁锦的民间纹样 | 第76-85页 |
·鲁锦平纹纹样 | 第76-78页 |
·鲁锦提花纹样 | 第78-85页 |
结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