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 ·直接作用于DNA 的药物 | 第8-11页 |
| ·烷化剂 | 第9-10页 |
| ·金属铂配合物 | 第10页 |
| ·作用于DNA 拓扑异构酶的药物 | 第10-11页 |
| ·干扰DNA 合成的药物 | 第11页 |
| ·抗有丝分裂的药物 | 第11-12页 |
| ·近年来抗癌药物的发展 | 第12页 |
| ·癌细胞分化诱导剂 | 第12页 |
| ·抗癌转移药物 | 第12页 |
| ·生物药物 | 第12页 |
| ·抗癌前体药物 | 第12-14页 |
| ·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 ·抗体导向的酶催化前体药物 | 第14页 |
| ·基因导向的酶催化前体药物 | 第14页 |
| ·抗肿瘤NO 供体 | 第14-17页 |
| ·有机硝酸酯类 | 第15页 |
| ·金属-NO 复合物 | 第15-16页 |
| ·斯得酮亚胺 | 第16页 |
| ·N-羟基胍类 | 第16页 |
| ·异羟肟酸类衍生物 | 第16-17页 |
| ·NO-NSAIDs 类药物 | 第17-18页 |
| ·NO-阿司匹林类 | 第17-18页 |
| ·其他NO-NSAIDs | 第18页 |
| ·靶向抗肿瘤NO 供体药物 | 第18-21页 |
| ·糖苷NO 供体药物 | 第18-19页 |
| ·新型偶氮二醇烯翁盐类供体药物 | 第19-20页 |
| ·肽偶联NONOates 类供体药物 | 第20-21页 |
| ·核苷偶联的NO 供体药物 | 第21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替莫唑胺硝基酯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2-34页 |
| ·合成设计与路线选择 | 第22-26页 |
| ·有机硝酸酯类化合物的活性机理 | 第22-23页 |
| ·结构设计 | 第23-24页 |
| ·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24-26页 |
| ·合成与表征 | 第26-31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 ·母核化合物TMX 的合成 | 第31页 |
| ·中间体替莫唑胺酸溴代烷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1-32页 |
| ·替莫唑胺酸硝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2页 |
| ·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替莫唑胺苯磺酰基呋咱氮氧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47页 |
| ·合成设计与路线选择 | 第34-37页 |
| ·呋咱类化合物的活性机理 | 第34-35页 |
| ·结构设计 | 第35页 |
| ·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35-37页 |
| ·合成与表征 | 第37-44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 ·苯硫酚的醚化反应 | 第44页 |
| ·2-苯硫基乙酸的氧化 | 第44-45页 |
| ·苯磺酰基呋咱氮氧化物的合成 | 第45页 |
| ·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7页 |
| ·展望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3-54页 |
| 附图 | 第54-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