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主要缩略语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54页 |
一 男性不育症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第10-32页 |
1 病因病机认识 | 第10-11页 |
2 临床治疗进展 | 第11-26页 |
3 小结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2页 |
二 男性不育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32-48页 |
1 流行病学特征 | 第32页 |
2 病因病理认识 | 第32-35页 |
3 发病机制研究 | 第35-40页 |
4 临床研究现状 | 第40-44页 |
5 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三 男性不育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 第48-54页 |
1 男性不育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2 腺嘌呤与肾阳虚 | 第48-49页 |
3 精液质量异常的实验研究近况 | 第49-50页 |
4 内分泌失调实验研究近况 | 第50-51页 |
5 精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 第51-52页 |
6 小结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54-123页 |
实验一 对生精细胞损伤模型大鼠精子及脏器系数的影响 | 第55-78页 |
实验二 对生精细胞损伤模型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第78-86页 |
实验三 对生精细胞损伤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 第86-97页 |
实验四 对生精细胞损伤模型大鼠睾丸组织抗氧化系统(SOD、MDA)的影响 | 第97-105页 |
实验五 对生精细胞损伤模型大鼠睾丸组织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 第105-115页 |
实验六 对生精细胞损伤模型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115-123页 |
结论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个人简历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