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RT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胸痹病(冠心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 第8-21页 |
1 胸痹病的病名源流发展和现代研究 | 第8-10页 |
2 胸痹病(冠心病)病因病机的文献研究 | 第10-17页 |
·先秦时期 | 第10-11页 |
·外邪致病 | 第10页 |
·外邪内虚发病 | 第10-11页 |
·时令异常发病 | 第11页 |
·情志因素 | 第11页 |
·他经引发 | 第11页 |
·针刺外伤引发 | 第11页 |
·热郁可致心痛 | 第11页 |
·两汉时期 | 第11-12页 |
·晋隋唐时期 | 第12页 |
·风冷寒邪客于心络发病 | 第12页 |
·脏腑内因发病 | 第12页 |
·宋金元时期 | 第12-13页 |
·强调内虚发病 | 第12-13页 |
·深化脏腑内因发病 | 第13页 |
·发挥热厥心痛发病 | 第13页 |
·重视饮食起居发病 | 第13页 |
·明清时期 | 第13-17页 |
·补充外邪发病 | 第13-14页 |
·明确内虚发病 | 第14页 |
·重视痰饮发病 | 第14页 |
·强调酒伤致病 | 第14页 |
·肯定情志致病 | 第14页 |
·鉴别心痛与胃脘痛、厥心痛、真心痛 | 第14-17页 |
3 胸痹病(冠心病)治法的文献研究 | 第17-21页 |
·先秦时期 | 第17页 |
·两汉时期 | 第17-18页 |
·晋隋唐时期 | 第18页 |
·宋金元时期 | 第18-19页 |
·明清时期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病(冠心病)的证候研究 | 第21-27页 |
1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病(冠心病)的证型确定 | 第21-26页 |
2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病(冠心病)临床文献中的诊断标准探讨 | 第26-27页 |
第三部分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27-39页 |
1 瓜蒌薤白半夏汤中单味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 第27-35页 |
·瓜蒌药理作用的文献研究 | 第27-28页 |
·薤白药理作用的文献研究 | 第28-30页 |
·半夏药理作用的文献研究 | 第30-33页 |
·酒药理作用的文献研究 | 第33-35页 |
2 瓜蒌薤白半夏汤复方治疗胸痹心痛的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研究 | 第35-39页 |
·瓜蒌薤白半夏汤复方治疗胸痹心痛的实验研究与药理作用 | 第35-36页 |
·瓜蒌薤白半夏汤证动物模型研究 | 第35页 |
·对心脏及其功能的影响 | 第35页 |
·对氧自由基及 NO、PAF 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第36页 |
·止咳祛痰效用 | 第36页 |
·瓜蒌薤白半夏汤复方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应用 | 第36-39页 |
·冠心病、心绞痛、心梗 | 第36-37页 |
·心律失常 | 第37页 |
·高脂血症 | 第37页 |
·心力衰竭 | 第37-38页 |
·心脏神经官能症 | 第38-39页 |
第四部分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病(冠心病)的现代机理探讨 | 第39-41页 |
1 胸痹病(冠心病)的现代生理病理基础研究 | 第39-40页 |
2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病(冠心病)可能的现代生理病理基础探讨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参考医籍书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