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1 引言 | 第1-21页 |
|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第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 ·新政治经济学观点和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 ·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 第17-18页 |
| ·国内外学者关于贸易摩擦成因的具体研究 | 第18-19页 |
| ·贸易摩擦的福利效应 | 第19页 |
|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9页 |
|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 2 贸易摩擦的历史发展 | 第21-30页 |
|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 | 第21-24页 |
| ·日美贸易摩擦 | 第21-23页 |
| ·欧美贸易摩擦 | 第23-24页 |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 | 第24-27页 |
| ·中欧贸易摩擦 | 第24-26页 |
| ·中日贸易摩擦 | 第26-27页 |
|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 | 第27-30页 |
| 3 贸易摩擦的经济根源 | 第30-35页 |
| ·古典国际贸易模型的不足 | 第30页 |
| ·戈莫里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30-31页 |
| ·模型推导 | 第31-33页 |
| ·世界收入曲线 | 第31页 |
| ·一国收入曲线 | 第31-32页 |
| ·两国收入曲线的合并图——贸易摩擦模型 | 第32-33页 |
| ·结论 | 第33-35页 |
| ·一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将损害贸易伙伴的利益 | 第33-34页 |
| ·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应重视和妥善处理战略性贸易摩擦 | 第34-35页 |
| 4 贸易摩擦的政治根源 | 第35-40页 |
| ·利益集团对贸易摩擦的影响 | 第35-38页 |
| ·生产者利益集团是制造贸易摩擦的主要推动力量 | 第36-37页 |
| ·利益集团影响贸易摩擦和贸易合作的赢余分配 | 第37-38页 |
| ·政府目标对贸易摩擦的影响 | 第38-40页 |
| ·在特定条件下实现政府目标成为制造贸易摩擦的借口 | 第38页 |
| ·政府通过贸易摩擦谋求贸易以外的政治利益 | 第38-40页 |
| 5 贸易摩擦的治理路径 | 第40-46页 |
| ·治理贸易摩擦的实践形式 | 第40页 |
| ·治理贸易摩擦的政策和策略 | 第40-46页 |
| ·长期和宏观的策略 | 第40-42页 |
| ·短期和微观政策 | 第42-46页 |
| 6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实证分析 | 第46-52页 |
|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概述 | 第46页 |
| ·国内关于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认识 | 第46-47页 |
| ·关于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成因 | 第46-47页 |
| ·关于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对策 | 第47页 |
| ·美国政府对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态度 | 第47-48页 |
| ·本文提出的观点及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 ·“出口创汇”转变为“进出口并重” | 第48-49页 |
| ·加强与美国利益集团的交流 | 第49-50页 |
| ·把“劳动力成本优势”提升为“品牌优势” | 第50页 |
| ·政府要为纺织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 第50-52页 |
| 7 总结 | 第52-54页 |
| ·本文的主要观点 | 第52-53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