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海运货物控制权产生的原因及其涵义 | 第8-13页 |
一、货物控制权产生的原因 | 第8-11页 |
(一) 贸易法对运输法提出的要求 | 第8-9页 |
(二) 海运方式和运输单证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三) 司法实践的需要 | 第9-11页 |
二、货物控制权的涵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UNCITRAL 货物运输法草案》对货物控制权的规定 | 第13-24页 |
一、货物控制权的内容 | 第13-22页 |
(一) 第54 条.控制权的定义和第55 条.运输合同的修改 | 第13-16页 |
(二) 第56 条. 在签发的可转让运输单证或可转让电子运输记录基础上的适用规则 | 第16-17页 |
(三) 第57 条. 承运人执行指示 | 第17-21页 |
(四) 第58 条. 被视为交货 | 第21页 |
(五) 第59 条. 向承运人提供信息、指示或单证的义务 | 第21页 |
(六) 第60 条. 协议变更 | 第21-22页 |
二、从货物控制权的内容看货物控制权的性质 | 第22-24页 |
(一) 控制权是债权 | 第22-23页 |
(二) 控制权是形成权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海运货物控制权与运输单证的关系 | 第24-32页 |
一、未签发任何可转让运输单证或电子运输记录时的控制权 | 第24-29页 |
(一) 未签发可转让运输单证或电子运输记录时的控制方 | 第24-25页 |
(二) 未签发可转让的运输单证或电子运输记录时控制权的行使 | 第25-28页 |
(三) 未签发可转让的运输单证或电子运输记录时控制权的转让 | 第28-29页 |
二、签发可转让运输单证时的控制权 | 第29-31页 |
三、签发可转让电子运输记录时的控制权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海运货物控制权与中途停运权的比较分析 | 第32-37页 |
一、中途停运权概述 | 第32-35页 |
(一) 各国法律及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 | 第32-33页 |
(二) 行使中途停运权的条件 | 第33-34页 |
(三) 可转让运输单证的流转对中途停运权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二、货物控制权与中途停运权的比较 | 第35-37页 |
(一) 区别 | 第35-36页 |
(二) 联系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我国《海商法》中引入货物控制权的建议 | 第37-45页 |
一、我国相关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 | 第37-39页 |
(一) 立法现状 | 第37-38页 |
(二) 相关司法实践 | 第38-39页 |
二、《合同法》的规定适用于海上货物运输之不足 | 第39-40页 |
(一) 权利内容 | 第39页 |
(二) 权利主体 | 第39-40页 |
(三) 权利行使条件 | 第40页 |
(四) 权利的行使方式 | 第40页 |
三、立法建议 | 第40-45页 |
(一) 具体条文 | 第41-42页 |
(二) 对条文的说明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