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负载型贵金属Pd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30页
 1-1 贵金属催化剂及其特点第9页
 1-2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9-20页
  1-2-1 浸渍法在金属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第9-11页
  1-2-2 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在金属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第11-13页
  1-2-3 等离子体技术在金属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第13-14页
  1-2-4 离子吸附法金属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第14页
  1-2-5 溶胶-凝胶(sol-gel)法在金属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第14-15页
  1-2-6 微乳液法金属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第15-19页
  1-2-7 其它方法第19-20页
   1-2-7-1 树状大分子封状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第19页
   1-2-7-2 金属壁与催化层一体化催化剂第19-20页
 1-3 催化剂表征及相关研究第20-22页
 1-4 负载型贵金属钯催化剂在各反应中的应用第22-24页
  1-4-1 氢化反应第22-23页
  1-4-2 氧化反应第23页
  1-4-3 催化脱卤第23页
  1-4-4 合成甲醇第23页
  1-4-5 NO的还原反应第23页
  1-4-6 其它反应中应用第23-24页
 1-5 金属催化剂的失活及再生第24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第24-30页
  1-6-1 研究背景第24-28页
   1-6-1-1 负载型钯催化剂的研究概况第24-26页
   1-6-1-2 联苯二酐研究概况第26-28页
  1-6-2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0-35页
 2-1 化学原料与试剂第30-31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31-32页
  2-2-1 载体的预处理与制备第31页
  2-2-2 常规浸渍法制备负载型Pd催化剂第31-32页
  2-2-3 微乳液法制备固载化Pd纳米粒子催化剂第32页
 2-3 催化剂表征第32-33页
 2-4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33页
 2-5 催化产物分析及计算方法第33-35页
第三章 负载型贵金属钯催化剂的浸渍法制备及应用研究第35-46页
 3-1 前言第35页
 3-2 负载型贵金属钯催化剂的浸渍法制备及应用第35-45页
  3-2-1 载体的选择第35-36页
  3-2-2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影响第36-45页
   3-2-2-1 浸渍过程的影响第36-39页
   3-2-2-2 干燥过程的影响第39-40页
   3-2-2-3 焙烧过程的影响第40-43页
   3-2-2-4 还原过程的影响第43-45页
 3-3 本章结论第45-46页
第四章 微乳液法制备负载纳米粒子催化剂及其应用研究第46-54页
 4-1 前言第46页
 4-2 负载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第46-53页
  4-2-1 微乳液制备体系的确定第46-47页
  4-2-2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影响第47-53页
   4-2-2-1 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的影响第48-49页
   4-2-2-2 氨水与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比的影响第49-50页
   4-2-2-3 制备温度的影响第50-51页
   4-2-2-4 PdCl_2溶液浓度(负载量)的影响第51-53页
 4-3 本章结论第53-54页
第五章 脱卤偶联反应工艺条件的确定和反应产物的分析第54-62页
 5-1 脱卤偶联反应工艺条件的确定第54-57页
  5-1-1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4页
  5-1-2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54-55页
  5-1-3 还原剂种类的影响第55页
  5-1-4 搅拌转速的影响第55-56页
  5-1-5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56-57页
 5-2 产物分析第57-60页
  5-2-1 熔点的测定第57-58页
  5-2-2 红外光谱分析第58-59页
  5-2-3 核磁共振谱分析第59-60页
 5-3 本章结论第60-62页
第六章 催化剂寿命考察及失活再生分析第62-67页
 6-1 催化剂的寿命考察第62-63页
 6-2 催化剂的失活及再生分析第63-66页
 6-3 本章结论第66-67页
第七章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小儿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蛋白的变化规律和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