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近红外菁染料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4页
   ·引言第12页
   ·荧光及荧光探针技术第12-19页
     ·物质的荧光及其影响因素第12-16页
     ·生物荧光探针技术及其应用第16-19页
   ·菁染料荧光探针结构与性能第19-25页
     ·菁染料的结构及特点第19-20页
     ·菁染料的性能与特征第20-21页
     ·菁染料用于荧光分析的优越性第21-22页
     ·菁染料荧光探针在生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第22-24页
     ·菁染料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第24-25页
   ·菁染料荧光探针与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第25-29页
     ·环糊精概述第25-26页
     ·环糊精与一般染料形成的包合物第26-27页
     ·环糊精与菁染料形成的包合物第27-29页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及量化软件第29-32页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第29-31页
     ·量子化学计算软件第31-32页
   ·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第32-34页
第2章 菁染料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34-48页
   ·引言第34-35页
   ·实验部分第35-36页
     ·实验仪器第35页
     ·实验药品第35-36页
   ·实验方法第36-41页
     ·染料中间体合成路线及合成方法第36-37页
     ·菁染料Cy3 的合成路线及合成方法第37-38页
     ·菁染料Cy733 的合成第38-39页
     ·线性菁染料Cy7 的合成第39-40页
     ·柱色谱分离第40页
     ·光谱性能测试第40页
     ·DNA 电泳实验第40-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7页
     ·中间体制备工艺探讨第41页
     ·缩合剂合成原理第41-42页
     ·菁染料Cy3 合成反应原理第42页
     ·菁染料Cy733 合成探讨第42-43页
     ·线性菁染料Cy7 的合成探讨第43-44页
     ·柱色谱分离效率的讨论第44页
     ·~1HNMR 和ESI-MS 对染料结构表征第44-45页
     ·Cy3 的DNA 电泳分析第45页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线性菁染料Cy7与环糊精包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48-65页
   ·引言第48页
   ·实验部分第48-49页
     ·实验仪器第48-49页
     ·实验药品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4页
     ·线性菁染料Cy7 与α-环糊精包合物的合成第49-52页
     ·柱色谱分离第52页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与分离第52-53页
     ·光谱性能检测第53页
     ·环糊精与染料及其包合物晶形的观察第53-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4页
     ·线性菁染料Cy7 与α-环糊精包合物的合成探讨第54-55页
     ·柱色谱分离的探讨第55-56页
     ·产品检测结果的探讨第56-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阳离子对菁染料光谱性能的影响第65-73页
   ·引言第65页
   ·实验部分第65-66页
     ·实验仪器第65页
     ·实验药品第65-66页
     ·实验方法第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72页
     ·离子对各种染料的水溶液荧光强度的影响第66-67页
     ·离子对各种染料的α/β-CD 水溶液荧光强度的影响第67-68页
     ·离子溶液浓度对各种染料荧光强度的影响第68-71页
     ·酸性溶液离子对染料荧光强度的影响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线性菁染料荧光探针的密度泛函(DFT)理论研究第73-91页
   ·引言第73页
   ·实验部分第73-75页
     ·密度泛函理论(DFT)第73-74页
     ·基组及基组选择第74页
     ·实验方法第74-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90页
     ·几何构型第75-82页
     ·电子结构第82-84页
     ·频率振动光谱第84页
     ·热力学参数第84-86页
     ·静电势第86页
     ·分子轨道分析第86-88页
     ·分子谱图分析第88-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作者简介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雌激素对Aβ所致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钢-混凝土双面结合梁负弯矩区滑移及受弯全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