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除湿化瘀法治疗痰湿瘀结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英文缩略词 | 第7-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9-25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2 研究资料 | 第9-11页 |
| ·研究对象 | 第9页 |
|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 ·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1页 |
| ·病例脱落标准 | 第11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治疗方法 | 第11页 |
| ·观察指标 | 第11-12页 |
| ·症状体征积分评分表(见附录1) | 第12页 |
| ·疗效评定 | 第12-13页 |
| ·综合疗效判定 | 第12页 |
| ·肌瘤疗效判定 | 第12页 |
| ·中医证候的疗效判定 | 第12-13页 |
| ·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 | 第13页 |
| ·安全性评价 | 第13页 |
| 4 统计方法 | 第13页 |
| 5 研究结果 | 第13-17页 |
| ·病例入组情况 | 第13页 |
| ·结果分析 | 第13-15页 |
| ·症候疗效结果(见表1) | 第13-14页 |
| ·肌瘤疗效效果分析(见表2) | 第14页 |
| ·综合疗效分析(见表3) | 第14-15页 |
| ·本方的疗效情况(见表4) | 第15页 |
| ·疗效分析 | 第15-17页 |
| ·对子宫大小的影响(见表5) | 第15-16页 |
| ·对病情分级的影响(见表6) | 第16页 |
| ·病情分级与疗效关系(表7) | 第16-17页 |
| ·肌瘤大小与疗效关系(表8) | 第17页 |
| ·安全性观察 | 第17页 |
| 6 讨论 | 第17-24页 |
| ·选题目的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立题依据 | 第18-19页 |
| ·方药分析 | 第19-22页 |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2-24页 |
| 7 作用机理 | 第24页 |
| 8 问题与展望 | 第24-25页 |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 ·展望 | 第25页 |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第25-36页 |
| 一、西方医学对子宫肌瘤的认识 | 第25-31页 |
| 1. 发病相关因素及发病机理 | 第26-29页 |
| ·遗传因素 | 第26页 |
| ·性激素及其受体 | 第26-27页 |
| ·细胞凋亡 | 第27-28页 |
|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 第28页 |
| ·细胞免疫 | 第28页 |
| ·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 第28-29页 |
| ·微量元素 | 第29页 |
| ·其他因素 | 第29页 |
| 2. 现代医学对子宫肌瘤的治疗 | 第29-31页 |
| ·手术治疗 | 第29-30页 |
| ·非手术治疗 | 第30-31页 |
| 二、中医学对子宫肌瘤(癥瘕)的认识 | 第31-36页 |
|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1-33页 |
| 2. 中医学对子宫肌瘤的治疗 | 第33-36页 |
| ·分期论治 | 第33-34页 |
| ·分型论治 | 第34页 |
| ·经验方药治疗子宫肌瘤 | 第34-35页 |
| ·中医外治法 | 第35-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 附录1 | 第43-46页 |
| 附录2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