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7页 |
·TiB_2基金属陶瓷及其研究现状 | 第12-26页 |
·TiB_2-Cr体系 | 第13-14页 |
·TiB_2-Fe体系 | 第14-15页 |
·TiB_2-Ni体系 | 第15-18页 |
·TiB_2-Al体系 | 第18-21页 |
·TiB_2-Cu体系 | 第21-24页 |
·TiB_2-多金属体系 | 第24-26页 |
·HYB系统及其研究现状 | 第26-31页 |
·HYB系统 | 第27-28页 |
·HYB系统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SPS烧结技术在金属陶瓷中的应用 | 第31-35页 |
·金属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 | 第32-33页 |
·陶瓷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 | 第33页 |
·金属陶瓷梯度复合材料 | 第33-35页 |
·本文的选题及研究思路 | 第35-37页 |
·研究目标 | 第35页 |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第二章 HYB包覆过程的理论计算和模拟 | 第37-55页 |
·HYB系统固相包覆的基本物理模型 | 第37-39页 |
·HYB系统固相包覆模型的数学表述 | 第39页 |
·材料模型 | 第39-41页 |
·金属粒子的材料模型 | 第39-40页 |
·陶瓷TiB_2的材料模型 | 第40页 |
·陶瓷/金属颗粒复合材料模型 | 第40-41页 |
·模型一 | 第41-44页 |
·垂直碰撞 | 第41-42页 |
·60°角度碰撞 | 第42页 |
·30°角度碰撞 | 第42-44页 |
·模型二 | 第44-51页 |
·中部碰撞 | 第44-48页 |
·垂直碰撞 | 第44-45页 |
·60°角度碰撞 | 第45-46页 |
·30°角度碰撞 | 第46-48页 |
·边缘碰撞 | 第48-51页 |
·垂直碰撞 | 第48页 |
·60°角度碰撞 | 第48-49页 |
·30°角度碰撞 | 第49-51页 |
·Al_2O_3模型 | 第51-54页 |
·单球垂直碰撞 | 第51-52页 |
·双球垂直碰撞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TiB_2-Ni金属陶瓷粉末的制备及其特性 | 第55-89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混合粉 | 第56-59页 |
·包覆粉 | 第59-66页 |
·转速和时间对HYB温度的影响 | 第59-61页 |
·转速和时间对HYB回收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转速和时间对HYB产物成分的影响 | 第62页 |
·转速和时间对HYB产物包覆结构的影响 | 第62-66页 |
·混合包覆粉 | 第66-74页 |
·转速和时间对HYB温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转速和时间对HYB回收量的影响 | 第67-69页 |
·转速和时间对HYB产物成分的影响 | 第69页 |
·转速和时间对HYB产物包覆结构的影响 | 第69-74页 |
·混合粉、包覆粉、混合包覆粉特性比较 | 第74-84页 |
·粉末压缩性能 | 第74-80页 |
·粉末抗氧化增重性能 | 第80-83页 |
·粉末XPS分析 | 第83-84页 |
·投料量的影响 | 第84-87页 |
·投料量对HYB温度的影响 | 第84-85页 |
·投料量对HYB回收率的影响 | 第85-86页 |
·投料量对HYB产物成分的影响 | 第86页 |
·投料量对HYB产物包覆结构的影响 | 第86-87页 |
·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章 TiB_2-Ni金属陶瓷粉末的烧结和性能 | 第89-100页 |
·实验方法 | 第89页 |
·热压烧结 | 第89-93页 |
·混合粉热压烧结 | 第89-91页 |
·混合包覆粉热压烧结 | 第91-93页 |
·SPS烧结 | 第93-99页 |
·混合粉SPS烧结 | 第94-96页 |
·混合包覆粉SPS烧结 | 第96-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0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