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水力驱动式生物转笼处理市政废水中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7-24页
   ·生物转盘技术的发展第8-9页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原理及污染物去除机理第9-17页
     ·生物转盘处理污水的原理第9-11页
     ·微生物固定化的基本过程第11-12页
     ·生物膜去除有机污染物机理第12-13页
     ·生物膜去除含氮污染物机理第13-16页
     ·生物去除含磷污染物机理第16-17页
   ·新型的生物转盘技术第17-21页
     ·气动式生物转盘第17-19页
     ·转筒式生物转盘第19页
     ·回转升降式生物转盘第19-20页
     ·厌氧生物转盘第20页
     ·水力驱动式生物转笼第20-21页
   ·生物转盘的应用第21页
   ·生物转盘的优缺点第21-23页
     ·生物转盘的优点第21-22页
     ·生物转盘的缺点第22-23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标第23页
   ·本章 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水力驱动式生物转笼基本原理第24-29页
   ·水力驱动式生物转笼(WDRBCD)的构造原理第24页
   ·WDRBCD 系统挂膜影响因素第24-25页
   ·生物膜的增长过程第25-26页
   ·填料的选择第26-28页
     ·填料的作用第26页
     ·填料的分类第26页
     ·选用载体填料时的考虑因素第26-28页
   ·本章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第29-33页
   ·试验装置第29页
   ·试验源污水第29页
   ·反应器挂膜过程第29-30页
   ·试验取样第30页
   ·试验检测项目及测量方法第30-31页
   ·试验方案第31-32页
     ·WDRBCD 处理能力试验方案第31页
     ·分段进水与回流对WDRBCD 处理市政污水试验方案第31-32页
     ·WDRBCD 冲击负荷试验方案第32页
   ·本章 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中试研究与结果分析第33-43页
   ·WDRBCD 处理能力试验第33-37页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COD_(Cr) 和BOD_5 去除能力影响第33-34页
     ·水力负荷(THL)与COD_(Cr) 和BOD_5 去除率的关系第34页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NH_3-N 和TN-N 去除率影响第34-35页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TP-P 去除能力第35-36页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悬浮物(SS)的去除能力第36页
     ·进出水pH 值对比第36-37页
     ·转笼进水量与DO 值之间的关系第37页
   ·分段进水与回流试验第37-41页
     ·分段进水与回流对反应器COD_(Cr) 和BOD_5 去除能力影响第38-39页
     ·分段进水与回流对反应器NH_3-N 去除能力影响第39-40页
     ·分段进水与回流对反应器TP-P 去除能力影响第40-41页
     ·分段进水与回流对反应器DO 值的影响第41页
   ·WDRBCD 耐冲击负荷试验第41-42页
   ·本章 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WDRBCD 理论研究及设计第43-53页
   ·WDRBCD 动力学研究第43-47页
     ·试验方法第43页
     ·试验结果第43页
     ·COD_(Cr) 和BOD_5 降解反应级数的确定第43-44页
     ·COD_(Cr) 和BOD_5 降解反应速率常数及动力学方程第44-45页
     ·水力驱动式生物转笼数学模式第45-47页
   ·WDRBCD 的设计第47-51页
     ·生物转盘的导试研究设计理论第47-49页
     ·导试研究方法设计生物转笼第49-51页
     ·设计生物转笼时应该考虑的一些因素第51页
   ·本章 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3-56页
   ·结论第53-54页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54-55页
     ·存在问题第54页
     ·建议第54-55页
   ·展望第55-56页
附表1 水力驱动式生物转笼处理能力试验结果第56-57页
附表2 分段进水与回流试验结果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性能Bi2Te3基热电合金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当代农民外出务工行为的感性特征分析--以长春市进城农民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