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及高容量18650型电池的工艺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9-11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界面第11-16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第11-14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SEI 膜第14-16页
   ·锂离子电池用胶粘剂第16-17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导电添加剂第17-18页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第18-20页
     ·有机溶剂第18-19页
     ·电解质锂盐第19页
     ·电解液添加剂第19-20页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第20-21页
     ·极片制造阶段第20页
     ·电池装配阶段(圆柱型电池)第20页
     ·电池化成分容阶段第20-21页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2章 碳负极及其与电解质界面的研究第22-45页
   ·实验部分第22-23页
     ·负电极的制备第22页
     ·电解液的配制第22页
     ·半电池(half-cell)的组装第22页
     ·性能测试第22-2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3-43页
     ·两种不同碳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第23-25页
     ·胶粘剂体系的研究第25-31页
     ·电解液体系的研究第31-35页
     ·导电剂的影响第35-39页
     ·碳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研究第39-43页
   ·小结第43-45页
第3章 碳负极片工艺研究第45-50页
   ·极片的制备第45页
   ·工艺研究第45-48页
     ·消泡剂的使用和液固比的控制第45-46页
     ·烘烤温度(T)和时间(t)第46页
     ·极片的压制第46-48页
     ·水分第48页
   ·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高容量18650 型电池研究第50-61页
   ·电池制造第50-51页
     ·负极片的制备第50页
     ·正极片的制备第50-51页
     ·电池的成型第51页
     ·电池的化成第51页
   ·结果分析第51-60页
     ·工艺研究第51-53页
     ·电池设计研究第53-57页
     ·18650 型电池的性能研究第57-60页
   ·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由Andreev反射产生的定域性和非定域性准粒子对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