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殖民语境下奈保尔及其创作的边缘性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5页 |
| 第一章 文化身份的边缘性 | 第15-31页 |
| ·文化身份概述 | 第15-16页 |
| ·奈保尔的成长历程和多元文化背景 | 第16-21页 |
| ·混合文化身份的合成者 | 第21-31页 |
| ·特立尼达“拼凑”文化的“流散者” | 第21-23页 |
| ·印度“生母”文化的“海外游子” | 第23-26页 |
| ·非洲及它国“兄弟”文化的“陌生人” | 第26-28页 |
| ·英国“养母”文化的“外来者” | 第28-31页 |
| 第二章 人物形象的边缘性 | 第31-43页 |
| ·困惑的漂泊者:何处是我家? | 第31-33页 |
| ·戴着面具的模仿者:我在跟着他人跳舞吗? | 第33-37页 |
| ·哀怨的属下阶层:何时才能破冰? | 第37-40页 |
| ·我的尴尬角色:有色人还是白人? | 第40-43页 |
| 第三章 文体类型的边缘性 | 第43-55页 |
| ·文体与文体分类 | 第43页 |
| ·奈保尔选择边缘性文体的原因探析 | 第43-47页 |
| ·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要求 | 第44页 |
| ·奈保尔本身身份和经历的特殊性 | 第44-45页 |
| ·奈保尔的创作观和世界观 | 第45-47页 |
| ·作家的创作心理和读者的接受心理 | 第47页 |
| ·边缘性文体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 | 第47-55页 |
| ·小说中的自传色彩和回忆技巧 | 第48-49页 |
| ·历史叙述与小说叙事相结合 | 第49-50页 |
| ·新新闻报道式的写作方式 | 第50页 |
| ·纪实为主,虚构为辅——游记中的小说手法 | 第50-51页 |
| ·似是而非的综合性文体 | 第51-55页 |
| 结语: 边缘性创作在多元文化时代的意义 | 第55-57页 |
| 注释 | 第57-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