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旱情监测与灾害评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本人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旱情监测与灾害评估概述 | 第16-19页 |
·旱情监测概述 | 第16-17页 |
·灾害评估概述 | 第17-19页 |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概述 | 第19页 |
·UML与软件建模技术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1-42页 |
·旱情监测与灾害评估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项目区域基本情况 | 第22-25页 |
·地形地貌 | 第22页 |
·水文气候 | 第22-23页 |
·社会经济 | 第23-24页 |
·旱灾概况 | 第24-25页 |
·系统开发目标 | 第25页 |
·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 第25-28页 |
·系统运行机制(原理)活动图 | 第25-26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6页 |
·分析评估系统 | 第26-28页 |
·评估结果查询系统 | 第28页 |
·系统用例分析 | 第28-42页 |
·角色分析 | 第28-29页 |
·系统主用例图 | 第29-31页 |
·数据采集与报表查询子用例 | 第31-33页 |
·旱情分析预警子用例 | 第33-35页 |
·农业旱灾评估子用例 | 第35-37页 |
·城市干旱评估子用例 | 第37-39页 |
·地图生成查询子用例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第42-78页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42-45页 |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第45-48页 |
·区域基本参数采集及报表查询系统 | 第45-47页 |
·旱情分析预警预报系统 | 第47页 |
·农业旱灾评估 | 第47页 |
·城市干旱评估 | 第47页 |
·地图查询系统 | 第47-48页 |
·UML建模设计 | 第48-59页 |
·静态模型设计 | 第48-50页 |
·系统包图 | 第50-51页 |
·系统动态模型设计 | 第51-57页 |
·系统体系结构建模 | 第57-59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59-67页 |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第59-60页 |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60-67页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67-78页 |
·原系统存在问题 | 第67页 |
·整改原则 | 第67-70页 |
·整改设计 | 第70-78页 |
第五章 基于公网短信息传输建立的系统实现 | 第78-100页 |
·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78-81页 |
·系统构成 | 第78-79页 |
·数据采集 | 第79-80页 |
·GSM传输系统 | 第80页 |
·中心控制站 | 第80-81页 |
·系统软件功能 | 第81页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81-93页 |
·土壤墒情数据自动采集站 | 第81-90页 |
·中心站设计及设备选型 | 第90-93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93-99页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93-94页 |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 | 第94-96页 |
·中心站软件设计 | 第96-99页 |
·数据平衡子系统 | 第99-100页 |
·系统简介 | 第99页 |
·系统功能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总结 | 第100-101页 |
·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贵州省科技计划课题任务书 | 第105-107页 |
贵州省科学技术项目合同书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