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经典信息论的局限性 | 第12-13页 |
·多媒体通信的要求与面临的问题 | 第13-16页 |
·网络多媒体通信 | 第14-15页 |
·无线多媒体通信 | 第15-16页 |
·JSCC 的研究意义、目的 | 第16页 |
·JSCC 的适用环境 | 第16-20页 |
·恶劣信道 | 第16-17页 |
·对于通信资源约束苛刻的应用环境 | 第17页 |
·共享信道的多用户系统 | 第17-18页 |
·不同类型环境中的通信 | 第18-19页 |
·未知或变化的信源、信道或网络 | 第19-20页 |
·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 第22-40页 |
·信源与信道匹配时的联合编码 | 第22-24页 |
·有失真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 第22-23页 |
·概率匹配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 第23-24页 |
·比特分配算法 | 第24-26页 |
·问题描述 | 第24-25页 |
·主要进展 | 第25-26页 |
·不等差错保护 | 第26-29页 |
·系统模型 | 第26页 |
·子集划分 | 第26-27页 |
·常用的UEP 方法 | 第27-29页 |
·有约束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 第29-36页 |
·信道优化矢量量化 | 第29-31页 |
·索引分配 | 第31页 |
·基于信源残留冗余的联合编/译码 | 第31-33页 |
·信源残留冗余的有效利用 | 第33-36页 |
·软输入信源译码 | 第36页 |
·混合数字模拟传输 | 第36-37页 |
·信源-信道直接映射 | 第37-38页 |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总体框架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基于IA 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调制 | 第40-50页 |
·概述 | 第40-41页 |
·思路与模型 | 第41-44页 |
·研究思路 | 第41-42页 |
·系统模型 | 第42-44页 |
·置换搜索贪婪算法 | 第44-45页 |
·衰落信道中的信道转移概率 | 第45-46页 |
·仿真与分析 | 第46-49页 |
·AWGN 信道 | 第47-48页 |
·衰落信道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基于MMSE 估计的图像JSCC/D | 第50-60页 |
·概述 | 第50-51页 |
·图像的压缩编码误差 | 第51-52页 |
·经过噪声信道后的图像MMSE 重建 | 第52-53页 |
·利用残留冗余的SOVA 算法 | 第53-55页 |
·修改状态网格支路度量 | 第53-55页 |
·求索引的后验概率分布 | 第55页 |
·仿真与分析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60页 |
第五章基于HMM 的残留冗余估计迭代联合译码 | 第60-80页 |
·概述 | 第60-61页 |
·信源-信道迭代联合译码 | 第61-66页 |
·迭代联合译码的系统结构 | 第61-62页 |
·Turbo 码与信源的迭代联合译码算法 | 第62页 |
·信道译码器的SISO 译码算法 | 第62-66页 |
·利用HMM 对信源残留冗余进行译码和参数估计 | 第66-74页 |
·HMM 与信源-信道联合译码 | 第66-68页 |
·基于HMM 的前向-后向算法利用残留冗余的信源符号SISO 译码 | 第68-71页 |
·利用Baum-Welch 算法重估信源的残留冗余 | 第71-73页 |
·利用鉴别信息度量转移概率矩阵的精度并设定重估停止条件 | 第73-74页 |
·仿真与分析 | 第74-77页 |
·小结 | 第77-80页 |
第六章 基于简化MRF 模型的图像JSCD | 第80-98页 |
·概述 | 第80-81页 |
·图像信源-信道联合译码中的HMRF 及其简化模型 | 第81-83页 |
·HMRF 模型 | 第81-82页 |
·将HMRF 分解成4 个HMC 的简化模型 | 第82-83页 |
·利用HMRF 分解模型的串行JSCD 算法 | 第83-85页 |
·利用HMRF 分解模型的和积并行JSCD 算法 | 第85-89页 |
·和积算法原理 | 第85-86页 |
·图像的并行JSCD 算法 | 第86-89页 |
·仿真与分析 | 第89-95页 |
·2D-DPCM 压缩图像 | 第89-92页 |
·小波变换压缩图像 | 第92-95页 |
·小结 | 第95-98页 |
第七章 基于算术码的JSCC/D | 第98-114页 |
·概述 | 第98-99页 |
·基于算术码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 第99-102页 |
·算术编码原理 | 第99-100页 |
·算术码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 第100-102页 |
·变长码的软输入序列MAP 译码 | 第102-108页 |
·软输入序列MAP 译码的原理 | 第102-103页 |
·基于Huffman 码的软输入序列MAP 译码 | 第103-104页 |
·基于算术码的软输入序列MAP 译码 | 第104-105页 |
·LVA 算法 | 第105-106页 |
·利用信源、信道统计特性的路径删减方法 | 第106-108页 |
·软同步的频率和长度对译码性能和复杂度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基于LDPC 软输出的联合译码 | 第109-110页 |
·仿真与分析 | 第110-112页 |
·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8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4-115页 |
·深入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2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投稿的文章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