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河网地区的水系规划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城市化发展与水系的关系 | 第9-10页 |
·我国水系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平原河网地区水系规划的理论研究 | 第19-43页 |
·水系的定义、组成及类型 | 第19-23页 |
·水系的定义 | 第19页 |
·水系的组成 | 第19-21页 |
·水系的类型 | 第21-23页 |
·平原水系的特点及人类活动对水系的影响 | 第23-25页 |
·平原水系的特点 | 第23页 |
·人类活动对水系的影响 | 第23-25页 |
·现代水利、传统水利对水系规划的不同要求 | 第25-26页 |
·水系规划的设计理念 | 第26-29页 |
·水系规划的多目标性 | 第27-28页 |
·水系规划的对策与措施 | 第28-29页 |
·水系的防洪安全问题 | 第29-32页 |
·城市防洪问题 | 第30-31页 |
·防洪在水系规划中的体现 | 第31-32页 |
·水系规划与环境的关系 | 第32-35页 |
·城市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 第33-34页 |
·城市水系的功能及要求 | 第34-35页 |
·水系规划与生态的结合 | 第35-38页 |
·生态对水系的要求 | 第35页 |
·生态型河道的概念、特征及内涵 | 第35-36页 |
·生态水系河道的构建理念及原则 | 第36-37页 |
·生态理念在城市水系规划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水系规划与景观的结合 | 第38-41页 |
·水系景观设计要点 | 第39-41页 |
·水系规划对生态景观的影响 | 第41页 |
·水系规划中的水文化建设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平原河网产汇流及水利计算模型 | 第43-61页 |
·平原河网区下垫面特点及其分类 | 第43-44页 |
·设计暴雨计算 | 第44页 |
·产流计算 | 第44-46页 |
·汇流计算 | 第46-48页 |
·河网计算基本原理 | 第48-53页 |
·节点方程组的建立及求解 | 第53-56页 |
·河网概化及参数确定 | 第56-59页 |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确定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张家港市杨舍及城西新区水系规划 | 第61-99页 |
·研究区的选择 | 第61-62页 |
·水系问题的提出 | 第62-63页 |
·水系规划的原则 | 第63页 |
·水系规划的意义和目的 | 第63-64页 |
·水系规划设计 | 第64-66页 |
·水系的防洪安全问题 | 第66-67页 |
·研究区洪涝灾情分析 | 第66页 |
·研究区洪涝影响因素分析 | 第66-67页 |
·水景观问题 | 第67-71页 |
·水利工程布设预案 | 第67-68页 |
·常水位的确定 | 第68-69页 |
·河道断面规划 | 第69-71页 |
·水闸规划 | 第71页 |
·泵站规划 | 第71页 |
·水资源问题 | 第71-73页 |
·河道换水水源 | 第72页 |
·水面蒸发损失 | 第72页 |
·河道渗漏损失 | 第72-73页 |
·水量耗损结果分析 | 第73页 |
·水环境问题 | 第73-79页 |
·城西新区河道换水要求 | 第74页 |
·城西新区河道换水计算模型 | 第74页 |
·内河槽蓄量及水面面积 | 第74-75页 |
·雨季换水流量及频次计算 | 第75页 |
·旱季换水流量及频次计算 | 第75-77页 |
·与外河网连通时内河最大流量计算 | 第77-78页 |
·换水计算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水生态问题 | 第79-89页 |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分析 | 第79-80页 |
·人工湿地的建立及河流湿地设计 | 第80-86页 |
·进出水口及交叉建筑物 | 第86页 |
·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和管理 | 第86-87页 |
·生态渠道规划工程布局 | 第87-88页 |
·建设生态性内河的建议 | 第88-89页 |
·水系防洪安全计算 | 第89-96页 |
·水系规划主要结果 | 第96-97页 |
·水系规划的建议 | 第97-99页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第99-101页 |
·总结 | 第99-100页 |
·展望 | 第100-101页 |
附录 | 第101-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