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空间听觉 | 第7-8页 |
·听觉系统与听觉定位机理 | 第8-9页 |
·虚拟听觉空间(VAS)的应用 | 第9-10页 |
·环绕声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模拟环绕声系统 | 第10页 |
·多通路声级差环绕声系统 | 第10-11页 |
·虚拟环绕声系统 | 第11页 |
·本文的组织 | 第11-13页 |
第二章 HRIR 的测量和分析 | 第13-21页 |
·HRIR 的测量 | 第13-14页 |
·HRIR 数据集 | 第14-15页 |
·HRIR 的分析 | 第15-20页 |
·HRIR 的特性 | 第15-17页 |
·HRIR 的幅度特性 | 第15-17页 |
·HRIR 的相位特性 | 第17页 |
·HRTF 的观察特征与声音定位的联系 | 第17-19页 |
·HRTF 的个体化差异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虚拟听觉空间技术及其计算机仿真 | 第21-36页 |
·虚拟听觉空间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虚拟听觉空间系统的实现 | 第22-29页 |
·虚拟听觉空间仿真软件的流程 | 第23页 |
·分段卷积 | 第23-25页 |
·多缓冲区实现实时播放 | 第25-26页 |
·距离因素 | 第26-27页 |
·多声源系统 | 第27页 |
·模块化处理 | 第27-28页 |
·startplay | 第27-28页 |
·startplayM | 第28页 |
·接口函数的功能 | 第28页 |
·系统不足 | 第28-29页 |
·系统的改进措施 | 第29页 |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的实现 | 第29-35页 |
·傅立叶变换方法 | 第29-30页 |
·傅立叶变换的变异方法 | 第30-32页 |
·通过调制的方法实现多普勒效应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虚拟环绕立体声技术及其计算机仿真 | 第36-45页 |
·环绕声技术的原理 | 第36-38页 |
·多通路环绕声技术 | 第36-37页 |
·虚拟环绕声技术 | 第37-38页 |
·3D“准”虚拟环绕声系统 | 第37-38页 |
·多通路环绕声的虚拟重发 | 第38页 |
·虚拟环绕声技术的实现 | 第38-40页 |
·虚拟环绕声技术的几点说明 | 第40-43页 |
·单声道声源的虚拟环绕声实现 | 第40-41页 |
·扬声器情况下虚拟听觉的实现 | 第41-43页 |
·另一种虚拟环绕声的实现方法 | 第43页 |
·虚拟环绕声的缺陷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虚拟听觉空间及虚拟环绕声的DSP 实现 | 第45-59页 |
·DSP 实现平台 | 第45-46页 |
·硬件平台 | 第45-46页 |
·软件平台 | 第46页 |
·DSP 的内部存储器 | 第46-49页 |
·系统的实现流程及定点化 | 第49-51页 |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 第49-50页 |
·HRIR 的重采样 | 第50页 |
·程序的定点化 | 第50-51页 |
·C 语言和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 | 第51-53页 |
·混合编程中变量和函数命名规则 | 第51页 |
·混合编程中函数调用规则 | 第51-52页 |
·混合编程中堆栈的使用 | 第52-53页 |
·混合编程中的流水线 | 第53页 |
·运用主元分析法压缩数据 | 第53-57页 |
·正交变换的原理 | 第53-54页 |
·主元分析法 | 第54-55页 |
·主元分析法的压缩过程和结果 | 第55-57页 |
·RTDX 技术的应用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和取得的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