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1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 第14-40页 |
1.1 酚类污染物的危害 | 第14页 |
1.2 国内外对酚类污染物的重视及相关规定 | 第14-16页 |
1.3 两种典型酚类污染物废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1.3.1 对硝基酚废水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3.2 五氯酚废水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微波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第23-36页 |
1.4.1 微波及其特性 | 第23-27页 |
1.4.2 微波材料 | 第27-28页 |
1.4.3 活性炭 | 第28-29页 |
1.4.4 微波技术的应用 | 第29-30页 |
1.4.5 微波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第30-36页 |
1.5 存在问题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36-37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7-40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1.6.2 目标物的选择 | 第37页 |
1.6.3 催化剂的确定 | 第37-38页 |
1.6.4 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1.6.5 研究意义 | 第39-40页 |
2 活性炭微波辅助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对硝基酚溶液的研究 | 第40-57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2.1.1 试剂与原材料 | 第4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2.1.3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40-42页 |
2.1.4 活性炭的预处理 | 第42页 |
2.1.5 吸附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2.1.6 活性炭上残余物的萃取 | 第43页 |
2.1.7 分析方法 | 第4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43-55页 |
2.2.1 对硝基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47页 |
2.2.2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 第47-48页 |
2.2.3 不同浓度对硝基酚溶液的微波降解 | 第48-51页 |
2.2.4 活性炭表面形貌的变化 | 第51-52页 |
2.2.5 电加热对比实验 | 第52-53页 |
2.2.6 GC-MS分析 | 第53-55页 |
2.2.7 可生化性分析 | 第55页 |
2.3 小结 | 第55-57页 |
3 对硝基酚溶液微波辐照氧化实验中影响因素和稳定性的研究 | 第57-71页 |
3.1 引言 | 第57页 |
3.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70页 |
3.3.1 活性炭上对硝基酚预吸附量的确定 | 第57-58页 |
3.3.2 微波辅助氧化处理对硝基酚溶液 | 第58-60页 |
3.3.3 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60-62页 |
3.3.4 稳定性实验 | 第62-66页 |
3.3.5 中间产物鉴定 | 第66-68页 |
3.3.6 矿化和可生化性考察 | 第68-70页 |
3.4 小结 | 第70-71页 |
4 不同吸波材料微波场中氧化处理对硝基酚溶液的研究 | 第71-81页 |
4.1 引言 | 第71页 |
4.2 试剂与原材料 | 第71-7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0页 |
4.3.1 两种吸波材料的升温曲线和吸附等温线 | 第72-73页 |
4.3.2 微波场中GAC和SiCs对溶液中PNP的去除效果 | 第73-75页 |
4.3.3 GAC去除能力的考察 | 第75-77页 |
4.3.4 中间产物分析 | 第77-79页 |
4.3.5 可生化性分析 | 第79-80页 |
4.4 小结 | 第80-81页 |
5 炭载金属催化剂微波辅助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含酚溶液的研究 | 第81-114页 |
5.1 引言 | 第81-8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2-85页 |
5.2.1 试剂与原材料 | 第82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82页 |
5.2.3 炭载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82-84页 |
5.2.4 表征手段 | 第84页 |
5.2.5 GC-MS样品准备 | 第84页 |
5.2.6 AAS试样制备方法 | 第84-85页 |
5.2.7 分析方法 | 第8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5-112页 |
5.3.1 炭载铜(Cu/GAC)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85-88页 |
5.3.2 炭载锰(Mn/GAC)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88-90页 |
5.3.3 炭载铂(Pt/GAC)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90-93页 |
5.3.4 炭载金属催化剂的升温曲线 | 第93-94页 |
5.3.5 炭载金属催化剂上PNP和PCP的吸附等温线 | 第94-96页 |
5.3.6 微波辅助催化湿式氧化处理PNP溶液 | 第96-106页 |
5.3.7 微波辅助催化湿式氧化处理PCP溶液 | 第106-112页 |
5.4 小结 | 第112-114页 |
6 微波辅助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实际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应用研究 | 第114-132页 |
6.1 引言 | 第114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14-118页 |
6.2.1 试剂与原材料 | 第114页 |
6.2.2 废水来源及其特性 | 第114-115页 |
6.2.3 实验仪器 | 第115页 |
6.2.4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115-117页 |
6.2.5 分析方法 | 第117-11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18-131页 |
6.3.1 农药废水的微波辅助催化湿式氧化处理 | 第118-119页 |
6.3.2 石化含醛废水的微波辅助催化湿式氧化处理 | 第119-124页 |
6.3.3 中试实验装置中染料废水的脱色情况 | 第124-125页 |
6.3.4 中试装置中实际有机废水的微波处理 | 第125-127页 |
6.3.5 高浓度模拟有机废水的中试处理及Fenton试剂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6.3.6 能量衡算和经济性分析 | 第128-131页 |
6.4 小结 | 第131-132页 |
结论 | 第132-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43-144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个人简历 | 第146-147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