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官房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目录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15-20页 |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 第20-36页 |
| ·区域地理地质概况 | 第20-22页 |
| ·交通位置 | 第20-21页 |
|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 第21-22页 |
| ·自然地理 | 第21页 |
| ·经济情况 | 第21-22页 |
| ·水文、气象条件 | 第22页 |
| ·区域地质 | 第22-28页 |
| ·地层 | 第23-27页 |
| ·构造 | 第27-28页 |
| ·岩浆岩 | 第28页 |
|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 第28-36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8-32页 |
| ·地下水类型、含隔水层(组)划分及其特征 | 第32-33页 |
|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 第33-35页 |
| ·区域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变化特征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矿区地热特征及其对矿区的影响分析 | 第36-47页 |
| ·区域地热特征 | 第36-37页 |
| ·位置 | 第36页 |
| ·温泉流量 | 第36-37页 |
| ·温泉出露区构造 | 第37页 |
| ·地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43页 |
| ·热储分析 | 第37-40页 |
| ·热储循环深度分析 | 第40-43页 |
| ·热储温度计算 | 第40-42页 |
| ·热储深度计算 | 第42-43页 |
| ·地热对矿区的影响分析 | 第43-47页 |
| ·通过水质分析对比研究 | 第43-44页 |
| ·热储与矿区的水力联系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47-69页 |
| ·地质概况 | 第47-54页 |
| ·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特征 | 第47页 |
| ·地层特征 | 第47-51页 |
| ·构造特征 | 第51-53页 |
| ·褶皱 | 第51页 |
| ·断裂 | 第51-53页 |
| ·矿区岩浆岩特征 | 第53-54页 |
| ·薄竹山花岗岩 | 第53-54页 |
| ·辉长岩脉 | 第54页 |
| ·正长岩脉 | 第54页 |
| ·矿体分布情况及主要矿体特征 | 第54-58页 |
| ·含水层组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 第58-61页 |
| ·构造破碎带的水文地质特征 | 第61-63页 |
| ·地下水动态特征及补、径、排条件 | 第63-64页 |
| ·地下水动力条件 | 第64-66页 |
| ·矿床充水分析 | 第66-69页 |
| ·充水水源 | 第67-68页 |
| ·充水通道 | 第68页 |
| ·充水方式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矿坑涌水量预测 | 第69-83页 |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69-71页 |
| ·边界条件 | 第70页 |
| ·抽水试验及其成果整理 | 第70-71页 |
| ·"比拟法"计算 | 第71-73页 |
| ·"大井法"计算 | 第73-78页 |
| ·计算中遵循的原则 | 第73-75页 |
| ·预算范围 | 第75-76页 |
| ·计算公式选取及其参数的说明 | 第76-78页 |
| ·"数值法"计算 | 第78-81页 |
| ·数学模型与解算方法 | 第78-79页 |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79页 |
| ·数值模型的调试和识别 | 第79-81页 |
| ·矿坑涌水量计算评价 | 第81-83页 |
| ·涌水量计算结果分析 | 第81-82页 |
| ·矿坑涌水量对井巷施工影响 | 第82-8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83-86页 |
| ·结论 | 第83-85页 |
| ·不足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