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 G 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 | 第12-15页 |
·G 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模式 | 第12-13页 |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s) | 第13-14页 |
·G 蛋白的组成及结构 | 第14-15页 |
2 RGS 蛋白 | 第15-18页 |
·RGS 蛋白的发现及功能 | 第15-17页 |
·RGS 蛋白的结构 | 第17-18页 |
·RGS 蛋白的定位 | 第18页 |
3 G 蛋白介导的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 第18-25页 |
·植物G 蛋白各组分的基因 | 第18-20页 |
·G 蛋白参与的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 第20-25页 |
·种子萌发过程中G 蛋白响应 | 第20-22页 |
·根系生长中的G 蛋白响应 | 第22-23页 |
·地上部分生长发育中的G 蛋白响应 | 第23-24页 |
·胁迫响应 | 第24-25页 |
·G 蛋白定位研究 | 第25页 |
4 拟南芥RG51 蛋白 | 第25-27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AtRG51蛋白细胞水平的定位 | 第28-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植物材料 | 第29页 |
·菌株、质粒及生化试剂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目的基因AtRGS 1 的获得 | 第33-34页 |
·AtRG51 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34-35页 |
·农杆菌GV3101 的转化 | 第35页 |
·AtRG51 蛋白细胞水平定位 | 第35-39页 |
·拟南芥悬浮培养细胞系的建立 | 第35-36页 |
·AtRG51 蛋白细胞定位 | 第36-37页 |
·不同胁迫条件下AtRG51 表达和细胞内分布的变化 | 第37-38页 |
·AtRG51-GFP 融合蛋白表达的western-blotting 检测 | 第38-39页 |
·原生质体瞬时表达 | 第39-40页 |
·拟南芥Col 原生质体制备 | 第39页 |
·AtRG51 蛋白的原生质体定位 | 第39-40页 |
·ABA与葡萄糖处理对AtRG51分布的影响 | 第40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AtRG51 蛋白在拟南芥种子萌发与幼苗早期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 第42-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植物材料 | 第43页 |
·试剂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67页 |
·突变体鉴定 | 第46-47页 |
·突变体1951-2表型分析 | 第47-50页 |
·茎、叶、荚果和花形态特征 | 第47-49页 |
·花期比较 | 第49-50页 |
·AtRG51在拟南芥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 第50-62页 |
·拟南芥种子萌发特性分析 | 第50-52页 |
·春化和后熟作用对1951-2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2页 |
·糖对1951-2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2-56页 |
·ABA 对1951-2 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6页 |
·糖和ABA 相互作用对1951-2 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6-59页 |
·内源ABA 含量测定与分析 | 第57-58页 |
·葡萄糖处理后ABA2 和NCED3 的表达量变化 | 第58-59页 |
·GA 对1951-2 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9-60页 |
·糖、ABA 与GA 三者互作对1951-2 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60-62页 |
·AtRG51 在拟南芥幼苗早期生长中的作用 | 第62-67页 |
·蔗糖与葡萄糖对1951-2 黄化苗下胚轴的影响 | 第62-63页 |
·AtRG51 在拟南芥幼苗主根生长中的作用 | 第63-65页 |
·不同类型糖对1951-2幼苗主根生长的影响 | 第63-64页 |
·ABA 对1951-2 幼苗主根生长的影响 | 第64-65页 |
·高浓度糖处理对1951-2萌发后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65-66页 |
·糖和ABA 互作对1951-2 萌发后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66-6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67-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