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导论 | 第11-2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重叠需求理论 | 第18-20页 |
·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2. 新中国成立初(1949-1952)的内外贸统一管理体制 | 第22-30页 |
·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背景 | 第22-24页 |
·实行内外贸统一管理的原因 | 第24-27页 |
·当时内外贸统一管理的作用 | 第27-30页 |
3. 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7)的内外贸分割管理体制 | 第30-39页 |
·计划经济时期内外贸管理分割体制的形成与特点 | 第30-33页 |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流通业 | 第30页 |
·内外贸分割管理体制的形成过程 | 第30-31页 |
·内外贸分割管理体制的特点 | 第31-33页 |
·影响中国内外贸分割体制形成的因素 | 第33-35页 |
·苏联模式的影响 | 第33-34页 |
·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 第34页 |
·中国短缺经济的影响 | 第34-35页 |
·计划经济时期内外贸管理体制分割的作用 | 第35-39页 |
4. 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的内外贸管理体制 | 第39-45页 |
·内贸、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其一体化探索 | 第39-44页 |
·内贸管理体制的改革 | 第40-41页 |
·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 | 第41-44页 |
·中国内外贸管理体制的现状 | 第44-45页 |
5. 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内外贸一体化的建议 | 第45-55页 |
·中国实行内外贸一体化问题的提出 | 第45-46页 |
·当今世界内外贸流通的主要组织形式 | 第46-49页 |
·日本综合商社 | 第46-47页 |
·西方工业型跨国公司 | 第47-48页 |
·连锁零售企业集团 | 第48-49页 |
·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必要性与益处 | 第49-50页 |
·对中国实施内外贸一体化的建议 | 第50-55页 |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 第50-51页 |
·建立外贸预警机制 | 第51页 |
·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对各个行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 第51-52页 |
·加强企业自律,培养全局观、整体观 | 第52-53页 |
·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 第53-55页 |
总结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