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原理的土石坝渗流监测探索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综述 | 第10-11页 |
·项目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 第11-13页 |
·项目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土石坝渗流监测进展 | 第13-16页 |
·传统监测方法及技术特点 | 第13-14页 |
·渗流监测新技术进展 | 第14-15页 |
·示踪法渗漏监测 | 第15页 |
·渗流热监测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分布式光纤测温理论的渗流监测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页 |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于光纤测温理论的渗流监测研究 | 第19-35页 |
·引言 | 第19页 |
·温度与渗漏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模型基本假定 | 第19页 |
·土石坝坝体温度场 | 第19页 |
·库水温度场 | 第19-20页 |
·基于坝体温度场的渗漏模型 | 第20-21页 |
·分布式光纤渗流监测研究 | 第21-30页 |
·传热模型建立 | 第21页 |
·拉曼自发散射渗流监测模型 | 第21-23页 |
·强制加热光纤渗流监测模型 | 第23-30页 |
·流速监测模型结论 | 第30页 |
·渗流分析与温度监测耦合模型 | 第30-34页 |
·土石坝的渗透变形的类型 | 第30-31页 |
·渗透变形分析 | 第31-33页 |
·渗流分析与光纤渗流监测模型耦合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温度场反馈渗流试验研究 | 第35-45页 |
·温度测量系统及定位计算 | 第35-36页 |
·光纤测温空间场定位 | 第35页 |
·空间分辨率及空间定位精度 | 第35-36页 |
·试验原理与目的 | 第36页 |
·分布式光纤反馈渗流场 | 第36页 |
·有色示踪剂失踪渗流场 | 第36页 |
·试验方案与模型制作 | 第36-38页 |
·模型制作 | 第36-38页 |
·试验方案 | 第38页 |
·试验过程 | 第38页 |
·试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温度场变化及分析 | 第38-40页 |
·渗流场变化及分析 | 第40-41页 |
·温度场反馈渗流场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分布式光纤传感网络在大坝的布置研究 | 第45-57页 |
·分布式光纤工程特性 | 第45页 |
·传感特性 | 第45页 |
·传感光纤物化特性 | 第45页 |
·光纤在坝体的布置研究 | 第45-49页 |
·全坝分布式布置 | 第45-47页 |
·局部分布式布置 | 第47页 |
·上下游坝坡分布式布置 | 第47-48页 |
·防渗体分布式布置 | 第48-49页 |
·关于光纤土工膜的探讨 | 第49-51页 |
·光纤土工膜 | 第49页 |
·铺设光纤土工膜 | 第49-50页 |
·接通光谱传感器与设备的光路 | 第50页 |
·建立坐标转换式 | 第50页 |
·温度监测 | 第50-51页 |
·光纤土工膜工作原理研究 | 第51页 |
·反斯托克斯光强与温度 | 第51页 |
·光的散射速度与光纤长度定位 | 第51页 |
·光纤测温技术已经成熟 | 第51页 |
·内置土工膜各测点的温度变化与集中渗漏显著关联 | 第51页 |
·光纤土工膜病害定位研究 | 第51-56页 |
·坐标设定 | 第52页 |
·确定发生病害的土工膜的编号A_i | 第52页 |
·病害的坐标确定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土石坝渗漏预警机制探索 | 第57-63页 |
·超标流速预警 | 第57页 |
·自动化监测平台建立 | 第57-58页 |
·自动化监测程序 | 第58-62页 |
·程序简介 | 第58页 |
·程序功能 | 第58页 |
·程序运行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 第69-70页 |
附录B | 第70-71页 |
附录C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