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和谐社会构建对政府作用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 第14-21页 |
·和谐社会的含义及提出的背景 | 第14-17页 |
·和谐社会的含义 | 第14-15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 | 第15-17页 |
·和谐社会理念对政府作用提出的新要求 | 第17-21页 |
·政府要在有限权利的基础上积极行使职权 | 第17-19页 |
·政府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加强对社会利益的平衡能力 | 第19页 |
·政府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加强社会整合能力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现阶段我国政府作用的现状评析 | 第21-29页 |
·“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府作用不容忽视 | 第21-22页 |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 | 第21页 |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 第21-22页 |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 第22页 |
·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调控成效显著 | 第22页 |
·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凸显诸多不和谐因素,政府责任不容推卸 | 第22-29页 |
·社会不公平现象日趋严重,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作用未有效发挥 | 第23-26页 |
·政府体制改革仍不彻底,职能与权责未科学合理定位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制约政府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 第29-35页 |
·群体利益分化趋势扩大,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还未全面建立 | 第29-30页 |
·政令不通情况普遍存在,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还不健全 | 第30-31页 |
·体制内的利益表达渠道未被充分利用,被利用的渠道也效果欠佳 | 第30页 |
·体制内的利益表达途径和方式存在缺陷 | 第30-31页 |
·以“上访”作为利益表达的行为在现实中遭遇尴尬 | 第31页 |
·商业腐败现象频频发生,反腐败和权力监督机制还不健全 | 第31-32页 |
·城乡间壁垒仍然存在,公正、合理、开放的流动机制还未形成 | 第32-33页 |
·政府缺权越权现象普遍存在,合理有效的社会事务管理机制还未形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加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作用的的对策思考 | 第35-47页 |
·加快制度和政策建设,建立完善合理的利益均衡和社会保障机制 | 第35-37页 |
·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均衡机制 | 第35-36页 |
·加大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36-37页 |
·加强地方政府的枢纽作用,建立公平开放的利益表达机制 | 第37-38页 |
·建立透明—公开政府 | 第38页 |
·建立民主—参与政府 | 第38页 |
·建立回应—责任政府 | 第38页 |
·加强对危机的预测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危机处理和社会预警机制 | 第38-41页 |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 | 第39-40页 |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 第40页 |
·进一步健全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制 | 第40页 |
·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紧急状态法律法规 | 第40-41页 |
·加强政府官员廉政教育,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绩衡量和权力监督机制 | 第41-42页 |
·加快城镇化建设、消除城乡壁垒,建立新兴开放的人员流动机制 | 第42-45页 |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消除各种制度性障碍 | 第43页 |
·调整和创新社会政策,引导公正合理的开放性流动机制 | 第43-44页 |
·调整和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而合理的配置 | 第44页 |
·制定正确的城市化战略,加快城市化步伐 | 第44-45页 |
·加强与第三组织的联系和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事务管理机制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3-54页 |
承诺书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