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3页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9·30事件”前印尼国内局势的变化 | 第13-26页 |
(一) 政治局势 | 第13-18页 |
1. 政党林立、不成熟导致政局不稳定,内阁更迭频繁 | 第13-15页 |
2. 陆军在政治上公开参与和干涉的作用日益加深 | 第15-18页 |
(二) 经济形势 | 第18-19页 |
(三) 外交形势 | 第19-26页 |
二、独立以来至“9·30事件”前夕美国对印尼的政策 | 第26-37页 |
(一) 杜鲁门政府对印尼的“全面拉拢”败策 | 第26-28页 |
(二)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尼的“双重遏制”致策 | 第28-29页 |
(三) 肯尼迪政府对印尼政策上的“新思维” | 第29-32页 |
(四) 约翰逊政府对印尼“强硬的遏制”致策 | 第32-37页 |
三、“九·三○运动”与美国对印尼的隐蔽行动 | 第37-56页 |
(一) “九·三○运动”的发生及结果 | 第37-39页 |
(二) 美国对“九·三○运动”的反应 | 第39-42页 |
(三) 美国对印尼的隐蔽行动 | 第42-56页 |
1. 配合陆军开展对印尼民众的黑色宣传 | 第42-43页 |
2. 向印尼陆军秘密提供各种物质援助 | 第43-47页 |
3. 给印尼陆军提供印尼共产党党员干部名单 | 第47-52页 |
4. 帮助陆军逼迫苏加诺下台 | 第52-56页 |
四、美国对印尼隐蔽行动政策的后果与影响 | 第56-62页 |
(一) 导致印尼共被取缔,苏加诺下台,印尼走向全面军人独裁政权 | 第56-58页 |
(二) 改变了东南亚地区格局,巩固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力量存在 | 第58-60页 |
(三) 总结出“印尼经验”,推荐其成为中情局“未来行动的模式” | 第60-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