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导论 | 第9-19页 |
|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第9-13页 |
| ·公司价值研究是解决目前股市全流通问题的基础 | 第9页 |
| ·股票市场整体定价水平的衡量 | 第9-10页 |
| ·IPO 定价问题的解决是我国证券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 | 第10-12页 |
| ·合理的IPO 定价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 | 第12-13页 |
| ·基本范畴的初步确定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 ·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基本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 2 IPO 定价理论:文献述评 | 第19-30页 |
|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 | 第19-21页 |
| ·IPO 估价理论探讨 | 第21-29页 |
| ·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 第21-23页 |
| ·有效市场假说 | 第23-25页 |
| ·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 | 第25-28页 |
| ·托宾Q 值理论 | 第28-29页 |
| ·马克思关于价值与价格的理论 | 第29-30页 |
| 3 IPO 定价方法分析 | 第30-45页 |
| ·现金流贴现法 | 第30-38页 |
| ·股利贴现模型 | 第30-34页 |
| ·股权自由现金流FCFE 贴现模型 | 第34-35页 |
| ·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 | 第35-36页 |
| ·现金流贴现估价法适用性分析 | 第36-38页 |
| ·相关估价法 | 第38-41页 |
| ·P/E 估价法 | 第38-39页 |
| ·P/BV 估价法 | 第39-40页 |
| ·P/S 估价法 | 第40-41页 |
| ·相关估价法适用性分析 | 第41页 |
| ·期权估价法 | 第41-45页 |
| 4 中国上市公司IPO 定价模型选择 | 第45-54页 |
| ·估价模型的比较 | 第45-46页 |
| ·模型选择 | 第46-49页 |
| ·现金流贴现估价法是最适用的IPO 估价方法 | 第46-47页 |
| ·选择股利贴现估价模型的原因分析 | 第47-49页 |
| ·股利贴现模型使用的假设条件 | 第49-50页 |
| ·模型的使用步骤 | 第50-51页 |
| ·贴现现金流估价法在特殊情况下的运用 | 第51-54页 |
| ·周期性公司 | 第51-52页 |
| ·处于财务拮据状态的公司 | 第52-54页 |
| 5 公司价值与IPO 定价 | 第54-71页 |
| ·公司价值 | 第54-55页 |
| ·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分析 | 第55-63页 |
| ·股权结构 | 第55-58页 |
| ·资本结构 | 第58-59页 |
| ·公司治理结构 | 第59-60页 |
| ·投资决策 | 第60-61页 |
| ·融资决策 | 第61-62页 |
| ·股利政策 | 第62-63页 |
| ·资产重组 | 第63页 |
| ·公司价值与股票定价的关系 | 第63-65页 |
| ·影响股票定价的因素分析 | 第65-67页 |
| ·影响股票定价的内在因素分析 | 第65-66页 |
| ·影响股票价值的外在因素分析 | 第66-67页 |
| ·股票发行定价的几种方式 | 第67-71页 |
| ·累计投标方式 | 第68-69页 |
| ·固定价格方式 | 第69-70页 |
| ·累计投标与固定价格混合的方式 | 第70页 |
| ·竞价方式 | 第70-71页 |
| 6 中国上市公司IPO 定价方式分析 | 第71-89页 |
| ·中国新股发行的制度变迁与主要特点 | 第71-75页 |
| ·地方监管阶段 | 第71-72页 |
| ·中央统一监管阶段 | 第72页 |
| ·市场化阶段 | 第72-74页 |
| ·我国发行与上市制度的特点 | 第74-75页 |
| ·中国上市公司IPO 定价的几种方式 | 第75-78页 |
| ·行政定价方式 | 第75-76页 |
| ·准市场化定价 | 第76-78页 |
| ·我国行政发行方式分析 | 第78-82页 |
| ·行政定价方式的实质 | 第78-79页 |
| ·行政定价方式问题分析 | 第79-82页 |
| ·我国IPO 市场化发行定价方式分析 | 第82-89页 |
| ·市场化发行定价方式的尝试 | 第82-83页 |
| ·我国市场化定价出现的问题分析 | 第83-86页 |
| ·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化定价方式的建议 | 第86-89页 |
| 7 我国IPO 定价实证分析 | 第89-103页 |
| ·IPO 抑价率研究 | 第89-95页 |
| ·IPO 抑价率概念、测度 | 第89页 |
| ·境外有关IPO 抑价率的研究现状 | 第89-91页 |
| ·国内IPO 抑价率分析 | 第91页 |
| ·IPO 抑价原因分析 | 第91-95页 |
| ·中国公司股票发行价格偏离度研究 | 第95-103页 |
| ·实证研究设计 | 第95-96页 |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96-99页 |
| ·IPO 政府双管制:抑价与溢价(偏离度)矛盾的统一 | 第99-103页 |
| 8 结束语 | 第103-105页 |
| ·本文的基本结论 | 第103-104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 附录一 | 第108-110页 |
| 附录二 | 第110-11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