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导言 | 第12-17页 |
| 第一章 优先权制度各国(地区)立法例及比较分析 | 第17-28页 |
| 第一节法国模式 | 第17-21页 |
| 一、法国 | 第17-18页 |
| 二、日本 | 第18-19页 |
| 三、意大利 | 第19页 |
| 四、阿尔及利亚 | 第19-20页 |
| 五、我国澳门地区 | 第20页 |
| 六、魁北克 | 第20页 |
| 七、智利 | 第20-21页 |
| 第二节德国模式 | 第21-22页 |
| 一、德国 | 第21页 |
| 二、我国台湾地区 | 第21-22页 |
| 第三节折中模式 | 第22页 |
| 第四节各国(地区)立法例分析与评价 | 第22-28页 |
| 一、法国模式中优先权的立法特点分析与评价 | 第22-26页 |
| 二、德国模式中优先权的立法特点分析与评价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优先权的法律性质 | 第28-36页 |
| 第一节大陆法系关于优先权的学说 | 第29-30页 |
| 一、统一本质说 | 第29页 |
| 二、非统一本质说 | 第29-30页 |
| 第二节我国关于优先权的学说 | 第30-36页 |
| 一、非权利说 | 第30页 |
| 二、债权说 | 第30-31页 |
| 三、债权物权化说 | 第31-32页 |
| 四、物权说 | 第32-33页 |
| 五、对各种学说的分析与评价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我国未来民法中优先权制度的体系定位及立法框架 | 第36-44页 |
| 第一节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优先权规定的分散性 | 第36-38页 |
| 一、特别法中关于优先权的规定 | 第36-38页 |
| 二、程序法中关于优先权的规定 | 第38页 |
| 第二节我国关于优先权的立法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 一、立法现状 | 第38-39页 |
| 二、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 第三节我国关于应否设立优先权制度的两种观点 | 第40-42页 |
| 一、肯定说 | 第40-41页 |
| 二、否定说 | 第41-42页 |
| 三、对肯定说和否定说的评价 | 第42页 |
| 第四节优先权制度在未来民法中的体系定位与立法框架 | 第42-44页 |
| 一、体系定位 | 第42-43页 |
| 二、立法框架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优先权制度与破产法的制度配套问题 | 第44-49页 |
| 第一节破产法制定中争议的焦点 | 第44-46页 |
| 第二节职工工资优先权的国外立法例比较与分析 | 第46-48页 |
| 一、日本 | 第46页 |
| 二、美国 | 第46页 |
| 三、法国 | 第46-47页 |
| 四、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 第三节我国破产法中职工工资优先权的完善 | 第48-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后记 | 第54-5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