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物流的协同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人道物流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人道物流协同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 第16-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7-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2章 人道物流的相关概念与协同的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 ·人道物流的相关概念 | 第20-26页 |
| ·人道物流的定义 | 第20-21页 |
| ·人道物流的特点 | 第21-23页 |
| ·人道物流参与者 | 第23-26页 |
| ·协同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 ·协同学及其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 ·管理协同理论 | 第28-29页 |
| ·协同工程理论 | 第29-30页 |
| ·人道物流与协同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人道物流协同的分析 | 第32-42页 |
| ·人道物流协同的内涵 | 第32-36页 |
| ·人道物流协同的动因 | 第32-33页 |
| ·人道物流协同的目标 | 第33-34页 |
| ·人道物流协同的类型与内容 | 第34-35页 |
| ·人道物流协同机制的内涵 | 第35-36页 |
| ·人道物流协同的挑战 | 第36-40页 |
|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 ·组织内部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 ·人道物流协同的优势 | 第40-41页 |
| ·速度优势 | 第40页 |
| ·规模经济优势 | 第40页 |
| ·范围经济优势 | 第40-41页 |
| ·学习优势 | 第41页 |
| ·其它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基于战略联盟的人道物流横向协同机制 | 第42-68页 |
| ·人道物流横向协同战略联盟 | 第42-46页 |
| ·战略联盟的概念 | 第42-44页 |
| ·联盟模式 | 第44-46页 |
| ·基于战略联盟的人道物流横向协同运作设计 | 第46-55页 |
| ·运作框架 | 第46-47页 |
| ·运作流程 | 第47-55页 |
| ·人道物流横向协同战略联盟的运作保障机制 | 第55-67页 |
| ·信任机制 | 第55-58页 |
| ·信息共享机制 | 第58-60页 |
| ·资源整合机制 | 第60-61页 |
| ·收益分配机制 | 第61-64页 |
| ·激励监督机制 | 第64-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5章 人道物流纵向协同机制 | 第68-78页 |
| ·人道供应链与商业供应链的区别 | 第68-71页 |
| ·商业供应链协同机制 | 第71-73页 |
| ·与供应商的协同机制 | 第71-72页 |
| ·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协同机制 | 第72-73页 |
| ·人道供应链采用商业供应链协同机制的可能性分析 | 第73-77页 |
| ·面临的挑战 | 第73-74页 |
| ·可能性分析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6章 联盟案例 | 第78-90页 |
| ·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 | 第78-81页 |
| ·背景介绍 | 第78-79页 |
| ·机构设置 | 第79-80页 |
| ·信启、平台 | 第80-81页 |
| ·NGO四川救灾联合办公室 | 第81-83页 |
| ·背景介绍 | 第81页 |
| ·机构设置 | 第81-83页 |
| ·信息平台 | 第83页 |
| ·联合国联合物流中心 | 第83-87页 |
| ·背景介绍 | 第83-84页 |
| ·机构设置 | 第84-86页 |
| ·信息平台 | 第86-87页 |
| ·对比分析 | 第87-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结论 | 第90-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 附录Ⅰ 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成员机构 | 第99-100页 |
| 附录Ⅱ NGO四川救灾联合办公室发起机构 | 第100-10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1-102页 |
| 索引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