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发展与管理的伦理考量与实践建议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3-15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体系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及应用价值 | 第18-19页 |
第2章 我国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的伦理学理据 | 第19-24页 |
·交通伦理学理论 | 第19-20页 |
·技术伦理学理论 | 第20-22页 |
·工程伦理学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我国电动自行车发展现状的分析 | 第24-34页 |
·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基本现状 | 第24-25页 |
·电动自行车的分类 | 第24页 |
·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产业现状和使用情况 | 第24-25页 |
·我国电动自行车本身的特点 | 第25-28页 |
·电动自行车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 第25-26页 |
·电动自行车的污染性和环保性 | 第26-27页 |
·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 | 第27-28页 |
·骑车人行为研究 | 第28-31页 |
·骑车人的典型心理特征 | 第28-29页 |
·骑车人的交通行为 | 第29-30页 |
·骑车人的不安全行为 | 第30-31页 |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事故的类型和原因 | 第31-34页 |
·电动自行车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类型 | 第31页 |
·电动自行车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 | 第31-34页 |
第4章 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现状 | 第34-39页 |
·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现状 | 第34-37页 |
·我国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法律环境 | 第34-36页 |
·我国各地电动自行车管理的现状 | 第36-37页 |
·我国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政府行为 | 第37-39页 |
·政府管理行为 | 第37-38页 |
·政府管理原则 | 第38-39页 |
第5章 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第39-46页 |
·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国际经验 | 第39-43页 |
·日本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经验 | 第39-40页 |
·欧美国家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经验 | 第40-41页 |
·我国台湾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经验 | 第41-42页 |
·总结先进国家的电动自行车管理要求 | 第42-43页 |
·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启示 | 第43-46页 |
·电动自行车管理的焦点 | 第43-44页 |
·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分类 | 第44-46页 |
第6章 我国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实践建议 | 第46-55页 |
·电动自行车的低碳(环保)性管理 | 第46-48页 |
·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管理 | 第48-53页 |
·电动自行车本身安全性管理 | 第48-50页 |
·电动自行车骑车人行为管理 | 第50-51页 |
·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 | 第51-53页 |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管理措施 | 第51-52页 |
·电动自行车的道路管理 | 第52-53页 |
·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规范管理 | 第53-55页 |
·电动自行车管理的三要素 | 第53页 |
·电动自行车的整体管理 | 第53-54页 |
·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自觉规范标准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