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
导论 | 第1-19页 |
一、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13-15页 |
二、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准公共品的界定 | 第19-31页 |
·理论界对公共品的性质和划分的争论 | 第19-22页 |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再认识 | 第22-26页 |
·公共品性质的制度主义分析 | 第26-28页 |
·准公共品的界定及简单分类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的基本模型分析 | 第31-43页 |
·准公共品私人供给的理论解释 | 第31-33页 |
·布坎南的自愿解模型及现实意义 | 第33-34页 |
·俱乐部模型及现实意义 | 第34-37页 |
·蒂布特模型及现实意义 | 第37-38页 |
·准公共品私人供给“囚徒困境”模型批判 | 第38-40页 |
·期货合同理论扩展及现实意义 | 第40-43页 |
第三章 非政府性供给的动因及博弈分析 | 第43-54页 |
·经济人假设与准公共品市场化供给动因分析 | 第43-46页 |
·社会人假设与准公共品自愿供给动因分析 | 第46-50页 |
·非政府性供给准公共品博弈模型矫正 | 第50-54页 |
第四章 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改革实践 | 第54-65页 |
·非政府供给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 第54-55页 |
·西方国家的改革实践 | 第55-61页 |
·对我国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的改革的启示 | 第61-65页 |
第五章 政府在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中的作用 | 第65-69页 |
·供给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主导作用 | 第65页 |
·设计准公共品选择性激励制度并进行产权保护 | 第65-66页 |
·对非政府性供给进行规制与监督 | 第66-67页 |
·合理保护处于不对称中弱势方的消费者 | 第67-68页 |
·扶持第三部门的发展并合理对其监督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