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前言 | 第9-23页 |
| ·种衣剂的概念及作用机理 | 第10-11页 |
| ·种衣剂的组成及分类 | 第11-12页 |
| ·种衣剂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 | 第12-15页 |
| ·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的影响 | 第12页 |
| ·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增产丰收 | 第12-13页 |
| ·节省种子和药肥,降低生产成本 | 第13页 |
| ·提高种子质量,便于机器播种 | 第13页 |
| ·种衣剂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种衣剂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高毒向低毒方向发展 | 第14页 |
| ·向多种剂型发展 | 第14页 |
| ·生物防治剂将大量引入到种衣剂中 | 第14-15页 |
| ·开发具有多种功能的种衣剂 | 第15页 |
| ·控制释放技术 | 第15-17页 |
| ·控制释放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页 |
| ·控制释放技术的应用 | 第15-16页 |
| ·控制释放的体系及相应剂型 | 第16-17页 |
| ·基质式物理法控制释放体系 | 第16页 |
| ·贮库式物理法控制释放体系 | 第16-17页 |
| ·溶剂渗透控制释放体系 | 第17页 |
| ·化学法控制释放体系 | 第17页 |
| ·微胶囊种衣剂 | 第17-21页 |
| ·微胶囊种衣剂的意义 | 第17-18页 |
| ·微胶囊技术 | 第18页 |
| ·微囊化方法 | 第18-19页 |
| ·化学法制备微胶囊 | 第19页 |
| ·物理化学法 | 第19页 |
| ·物理法 | 第19页 |
| ·微胶囊壁材 | 第19-20页 |
| ·天然或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 第19-20页 |
|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 第20页 |
| ·微胶囊功能 | 第20-21页 |
| ·三唑类种衣剂的应用及对幼苗的安全性 | 第21-22页 |
| ·戊唑醇 | 第22-23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 ·微胶囊种衣剂的制备 | 第23-24页 |
| ·微胶囊粒径测定及粒径分布 | 第24页 |
| ·微胶囊包覆率 | 第24页 |
| ·微胶囊缓释测定 | 第24页 |
| ·种子处理 | 第24页 |
| ·微囊种衣剂对玉米的安全性 | 第24-25页 |
| ·播种及出苗 | 第24页 |
| ·幼苗生长情况测定 | 第24-25页 |
| ·幼苗叶绿素的测定 | 第25页 |
| ·幼苗PAL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 ·幼苗激素的测定 | 第25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5-54页 |
| ·微胶囊粒径大小及分布 | 第25-26页 |
| ·微胶囊的包覆率 | 第26-27页 |
| ·戊唑醇微胶囊在水环境中的缓释动态 | 第27-28页 |
| ·戊唑醇种衣剂对玉米幼苗的影响 | 第28-54页 |
| ·出苗率 | 第28-29页 |
| ·幼苗株高 | 第29-34页 |
| ·非缓释和CAB(16.5-19)微囊处理幼苗株高 | 第29-31页 |
| ·CAB(35-39)和PMMA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株高 | 第31-33页 |
| ·EC微囊种衣剂处理的幼苗株高 | 第33-34页 |
| ·幼苗茎重 | 第34-38页 |
| ·非缓释和CAB(16.5-19)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茎重 | 第34-36页 |
| ·CAB(35-39)和PMMA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茎重 | 第36-37页 |
| ·EC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茎重 | 第37-38页 |
| ·幼苗叶重 | 第38-41页 |
| ·非缓释和CAB(16.5-19)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叶重 | 第38-39页 |
| ·CAB(35-39)和PMMA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叶重 | 第39-40页 |
| ·EC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叶重 | 第40-41页 |
| ·幼苗根重 | 第41-44页 |
| ·非缓释和CAB(16.5-19)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根重 | 第41-42页 |
| ·CAB(35-39)和PMMA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根重 | 第42-43页 |
| ·EC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根重 | 第43-44页 |
| ·幼苗叶绿素含量 | 第44-47页 |
| ·非缓释和CAB(16.5-19)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叶绿素含量 | 第44-46页 |
| ·EC和PMMA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叶绿素含量 | 第46-47页 |
| ·幼苗PAL的活性 | 第47-51页 |
| ·非缓释和EC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PAL活性 | 第47-49页 |
| ·CAB(16.5-19)和PMMA微囊种衣剂处理幼苗的PAL活性 | 第49-51页 |
| ·幼苗中GA含量 | 第51-53页 |
| ·非缓释处理幼苗GA含量 | 第51-52页 |
| ·微囊处理幼苗GA含量 | 第52-53页 |
| ·幼苗中ABA含量 | 第53-54页 |
| ·非缓释处理幼苗ABA含量 | 第53页 |
| ·微囊处理幼苗ABA含量 | 第53-54页 |
| 4 结论 | 第54-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