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1 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 1.1 心理素质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 第8页 |
| 1.2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的现实性 | 第8页 |
| 1.3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的可能性 | 第8-9页 |
| 1.4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的必要性 | 第9页 |
| 1.5 研究总体构想 | 第9-10页 |
| 2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的理论探讨和模式建构 | 第10-16页 |
| 2.1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的理论探讨 | 第10-12页 |
| 2.1.1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符合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 | 第10-11页 |
| 2.1.2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的优势 | 第11-12页 |
| 2.2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的模式建构 | 第12-14页 |
| 2.2.1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的基本模式 | 第12-13页 |
| 2.2.2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设计的原则与相关策略 | 第13-14页 |
| 2.3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的制约因素 | 第14-15页 |
| 2.4 计算机辅助心理素质教育的应用 | 第15-16页 |
| 2.5 小结 | 第16页 |
| 3 选题的缘由以及有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 3.1 选择亲子关系为干预内容的缘由 | 第16-17页 |
| 3.2 亲子关系的概念 | 第17-18页 |
| 3.3 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特点 | 第18页 |
| 3.4 亲子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3.5 亲子关系的调适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4 对初二年级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21-31页 |
| 4.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4.2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 4.3 测量工具 | 第22-23页 |
| 4.4 结果及分析 | 第23-29页 |
| 4.5 初二年级亲子关系现状的讨论 | 第29-31页 |
| 4.6 结论 | 第31页 |
| 5 亲子关系的心理素质教育软件的开发 | 第31-39页 |
| 5.1 开发的过程 | 第31-39页 |
| 5.1.1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 | 第31-34页 |
| 5.1.2 亲子关系教育软件设计 | 第34-35页 |
| 5.1.3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系统功能的设计 | 第35-37页 |
| 5.1.4 软件的评价 | 第37-39页 |
| 5.2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的试用及修订 | 第39页 |
| 6 心理素质教育软件提高亲子关系的实验研究 | 第39-48页 |
| 6.1 实验目的 | 第39页 |
| 6.2 实验对象及工具 | 第39页 |
| 6.3 实验变量 | 第39-40页 |
| 6.4 实验处理 | 第40页 |
| 6.5 实验过程 | 第40页 |
| 6.6 实验干预 | 第40页 |
| 6.7 后测以及分析 | 第40-46页 |
| 6.8 个案分析 | 第46-47页 |
| 6.9 实验结论 | 第47-48页 |
| 7 总讨论 | 第48-51页 |
| 7.1 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新探讨 | 第48-49页 |
| 7.2 实验效果的归因分析 | 第49-51页 |
| 7.3 研究不足和需要深入地方 | 第51页 |
| 7.4 本研究的创新 | 第51页 |
| 8 总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资料 | 第53-56页 |
| 附录 | 第56-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