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新阶段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0. 引言第11页
1. 相关分析第11-21页
 1.1 概念界定第12-14页
 1.2 发展历程第14-15页
  1.2.1 国内发展历程和特点第14-15页
  1.2.2 福建省内发展历程第15页
 1.3 文献述评第15-21页
  1.3.1 国外部分第15-18页
  1.3.2 国内省内部分第18-21页
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社会背景的解析和形势发展的总体判定第21-23页
3. 对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实状况调查的基本分析第23-33页
 3.1 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状况第23-24页
 3.2 基本分析第24-33页
  3.2.1 福建农村劳动力规模和行业分布第24-27页
  3.2.2 福建劳动适龄人口的迁移状况第27-28页
  3.2.3 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第28-29页
  3.2.4 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己进入加速期第29-31页
  3.2.5 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第31-33页
4.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代表模式选择和相关实证研究第33-37页
 4.1 对沙县模式的实证研究第33-35页
 4.2 对永定模式的实证研究第35-36页
 4.3 对泉州模式的实证研究第36-37页
5. 制约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第37-42页
 5.1 福建农村劳动力自身条件制约,缺乏就业竞争力第38-39页
 5.2 外来流动劳动力的就业冲击形成的影响第39-40页
 5.3 福建城市经济现有容量有限和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第40-41页
 5.4 城市准入制度存在的偏差第41页
 5.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第41-42页
 5.6 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管理上存在着组织度不高和信息化程度低的状况第42页
6. 新阶段福建劳动力转移应重点关注的若干战略取向第42-46页
 6.1 “就业优先”成为战略取向中的核心价值理第42-43页
 6.2 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建设的优势产业定位,锻造福建特色产业大军第43-44页
 6.3 三个层面同时推进战略为福建劳动力转移提供多层次平台,消除地区间流动的不平衡第44-46页
7. 新阶段促进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建议第46-62页
 7.1 加强农民工培训,大力发展福建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实行农民工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第46-48页
 7.2 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着力创造公平、宽松的就业环境,实行福建城乡平等的就业分配政策和制度第48-52页
 7.3 壮大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双轮驱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第52-53页
 7.4 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城镇,加强小城镇功能建设和繁荣特色经济,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有效途径第53-57页
 7.5 扩大对外劳务输出是符合福建特点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第57页
 7.6 政府角色重新定位和职能创新第57-62页
  7.6.1 加快农村制度创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法制保障第58-59页
  7.6.2 从经济社会系统的角度,用统筹城乡宏观的思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纳入福建政府统一的劳动就业规划中第59-61页
  7.6.3 农民工培训列入官员考核第61页
  7.6.4 政府合理预测、长远规划劳动力市场建设,并着手建立劳动力资源供求预警系统第61-62页
8.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期权力监督问题初探
下一篇: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