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引言 | 第12-27页 |
| 1 罗非鱼和甲基睾丸酮概述 | 第12-13页 |
| ·罗非鱼概述 | 第12页 |
| ·甲基睾丸酮及代谢产物的概述 | 第12-13页 |
| 2 甲基睾丸酮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3 水产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药代动力学研究原理 | 第16页 |
| ·水产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4. 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给药途径 | 第18-21页 |
| 5 药代动力学的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21-22页 |
| ·气相色谱法(GC) | 第22页 |
| ·色谱-质谱联用法 | 第22-23页 |
| ·微生物学方法 | 第23页 |
| ·其它方法 | 第23页 |
| 6. 药代动力学软件 | 第23-25页 |
| ·NONLIN 软件 | 第23-24页 |
| ·3P87/3P97 软件 | 第24-25页 |
| 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 第一章 甲基睾丸酮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消除规律 | 第27-3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7页 |
|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 ·色谱条件 | 第27-28页 |
| ·给药及样品采集 | 第28页 |
| ·样品处理 | 第28-29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回收率和精密度的测定 | 第29页 |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第29-30页 |
| ·回收率、精密度与检测限 | 第30页 |
| ·口灌给药后MET 在罗非鱼体内的含量变化 | 第30-31页 |
| ·MET 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 第31-32页 |
| 3 讨论 | 第32-35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32-33页 |
| ·药代动力学特征 | 第33页 |
| ·MET 在罗非鱼各组织中的消除规律 | 第33-35页 |
| 第二章 17α-甲基- 5β-雄甾-3α,17β-二醇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第35-4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35页 |
| ·仪器设备 | 第35页 |
|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 第35-36页 |
| ·给药及样品采集 | 第36页 |
| ·内标及标准储备溶液的制备 | 第36页 |
| ·样品处理 | 第36-37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回收率和精密度的测定 | 第37页 |
|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第37-38页 |
| ·回收率、精密度与检测限 | 第38-39页 |
| ·MeAD 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 第39-40页 |
| 3 讨论 | 第40-42页 |
|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0页 |
| ·衍生化试剂的选择 | 第40-41页 |
| ·MeAD 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罗非鱼鱼苗中甲基睾丸酮残留研究试验 | 第42-47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42页 |
| ·实验步骤 | 第42-43页 |
| ·液相色谱测定 | 第43-44页 |
| 2 结果 | 第44-46页 |
| ·标准曲线、回收率、精密度与检测限 | 第44页 |
| ·鱼苗喂药和停药30d 体内甲基睾丸酮残留量 | 第44-46页 |
| 3 讨论 | 第46-47页 |
| ·罗非鱼鱼苗中甲基睾丸酮监督检测时间的初步确定 | 第46页 |
| ·甲基睾丸酮浓度对鱼苗生长影响 | 第46页 |
| ·关于检测方法改进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 已完成文章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