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转子热脆化非破坏性评价方法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脆化检测方法开发的意义 | 第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大型热力设备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 第8-9页 |
| ·转子的热脆化评价方法现状 | 第9-10页 |
| ·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试样的制备 | 第10页 |
| ·电化学测试与模型的建立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材料的劣化形式及其评价方法 | 第12-19页 |
| ·火力发电设备材质劣化形式 | 第12-13页 |
| ·热脆性 | 第12-13页 |
| ·汽轮机转子的热脆化 | 第13页 |
| ·材质劣化的非破坏性评价方法 | 第13-16页 |
| ·非破坏性评价原理 | 第13-14页 |
| ·非破坏性评价路线 | 第14-15页 |
| ·非破坏性评价方法的应用 | 第15-16页 |
| ·电化学方法在评价材料性能方面的应用 | 第16页 |
| ·汽轮机热脆化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16-19页 |
| ·国外汽轮机脆化评价方法 | 第16-17页 |
| ·汽轮机脆化评价在我国的发展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材料的制备以及电化学测试 | 第19-33页 |
| ·前言 | 第19页 |
| ·试验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 第19-26页 |
| ·合金冶炼 | 第19-20页 |
| ·锻造 | 第20页 |
| ·锻后热处理 | 第20页 |
| ·粗加工 | 第20页 |
| ·性能热处理(调质热处理) | 第20-21页 |
|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 ·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 ·步冷热处理 | 第23-24页 |
| ·试样成分与性能测试结果 | 第24-26页 |
| ·试样金相检验报告 | 第24-25页 |
| ·试样成分测试结果 | 第25页 |
| ·试样 FATT_(50) 测试结果 | 第25页 |
| ·试样硬度测试结果 | 第25-26页 |
| ·电化学测试的条件 | 第26-30页 |
| ·电化学测试基本原理 | 第26页 |
|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6页 |
| ·测试采用电解液 | 第26页 |
| ·电化学测试装置 | 第26-27页 |
| ·电化学测试条件的确定 | 第27-30页 |
| ·动电位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 第30-31页 |
| ·动电位再活化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 第31-32页 |
| ·峰电位计时电流曲线的测定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 ·动电位阳极极化法测试结果 | 第33-35页 |
| ·动电位阳极极化曲线以及判据参数的确定 | 第33页 |
| ·不同温度测试结果 | 第33-34页 |
| ·电解液温度对于电流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动电位再活化法测试结果 | 第35-40页 |
| ·动电位再活化法判据参数的确定 | 第35页 |
| ·恒电位电解的计时电流曲线 | 第35-36页 |
| ·℃下动电位再活化测试结果 | 第36-38页 |
| ·不同温度下测试结果 | 第38-39页 |
| ·电解液温度对于电流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材料性能与回火脆化的关系 | 第40-43页 |
| ·材料化学成分对回火脆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材料机械性能与FATT_(50) 关系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3-57页 |
| ·前言 | 第43页 |
| ·考虑温度影响时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3-51页 |
| ·相关因素的选取 | 第43-46页 |
| ·数据初步分析和回归方程的选取 | 第46-49页 |
| ·模型的精细分析 | 第49-50页 |
| ·模型的确认 | 第50-51页 |
| ·单个温度下各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51-56页 |
| ·30℃下分析回归结果 | 第51-52页 |
| ·25℃下分析回归结果 | 第52-53页 |
| ·20℃下分析回归结果 | 第53页 |
| ·15℃下分析回归结果 | 第53-54页 |
| ·10℃下分析回归结果 | 第54-55页 |
| ·各温度下回归模型的确认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课题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