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7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3页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0页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第10-11页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总体结构第15-16页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论文的总体结构第15-16页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24页
 2.1 钱纳里的“发展型式”理论第17页
 2.2 经济增长阶段论第17-19页
 2.3 梯度推移理论第19-20页
 2.4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第20-21页
 2.5 点轴开发理论第21页
 2.6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罗丹的“大推进理论”第21-23页
 2.7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第24-39页
 3.1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沿革第24-25页
 3.2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水平第25-32页
  3.2.1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现状第25-30页
  3.2.2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判定第30-32页
 3.3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2-38页
  3.3.1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第32-35页
  3.3.2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问题出现的原因第35-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黑龙江与国内外老工业基地的比较研究第39-60页
 4.1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与国内典型老工业基地的比较第39-46页
  4.1.1 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第39-40页
  4.1.2 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第40-44页
  4.1.3 区域经济差异的综合评价第44-46页
  4.1.4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与辽宁、上海比较结果的分析第46页
 4.2 国外典型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第46-52页
  4.2.1 德国鲁尔老工业基地第47-48页
  4.2.2 英国典型老工业基地第48-50页
  4.2.3 美国典型老工业基地——锈带第50-52页
 4.3 国内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借鉴第52-59页
  4.3.1 上海、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借鉴第52-57页
  4.3.2 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借鉴第57-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的研究第60-77页
 5.1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建立的原则及总体改造模式第60-61页
  5.1.1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建立的原则和目标第60页
  5.1.2 黑龙江老工业墓地总体改造模式第60-61页
 5.2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第61-64页
  5.2.1 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模式比较第61-63页
  5.2.2 黑龙江老工业墓地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选择第63-64页
 5.3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转轨模式研究第64-72页
  5.3.1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大型国有企业转轨模式第65-67页
  5.3.2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中小型国有企业转轨模式第67-69页
  5.3.3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第69-72页
 5.4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第72-74页
  5.4.1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困境第72页
  5.4.2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第72-74页
 5.5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区域创新模式第74-76页
 5.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性建议第77-83页
 6.1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中央政府政策性建议第77-80页
 6.2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地方政府政策性建议第80-82页
 6.3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录A第89-90页
附录B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胶囊自修复复合材料断裂力学实验研究
下一篇:遥感影像数据格式研究及通用影像格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