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控制的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前言 | 第9页 |
·空气悬架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0-12页 |
·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 第12-15页 |
·反馈控制 | 第12页 |
·最优控制 | 第12页 |
·预测控制 | 第12-13页 |
·决策控制 | 第13页 |
·自适应控制 | 第13页 |
·H∞控制 | 第13-14页 |
·滑模控制 | 第14页 |
·神经网络控制 | 第14页 |
·模糊控制 | 第14-15页 |
·模糊控制优点 | 第15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空气弹簧系统特性分析 | 第17-30页 |
·空气弹簧简介 | 第17-20页 |
·空气弹簧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空气弹簧分类 | 第18-20页 |
·空气弹簧特性 | 第20-23页 |
·空气弹簧的特点 | 第20-22页 |
·空气悬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空气弹簧非线性因素 | 第23-24页 |
·橡胶材料非线性特性 | 第23页 |
·布帘—橡胶复合材料非线性特性 | 第23-24页 |
·几何非线性特性 | 第24页 |
·接触非线性 | 第24页 |
·空气弹簧系统的动态响应 | 第24-25页 |
·空气弹簧特性试验 | 第25-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试验结果—空气弹簧刚度与充放气时间关系 | 第26-29页 |
·空气弹簧充气状态 | 第26-27页 |
·空气弹簧放气状态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 第30-55页 |
·模糊控制理论 | 第30-33页 |
·隶属度函数 | 第30-31页 |
·分解定理 | 第30-31页 |
·扩张定理 | 第31页 |
·模糊关系和模糊矩阵 | 第31-32页 |
·模糊推理 | 第32-33页 |
·模糊判决 | 第33页 |
·1/4 车辆悬架模型及参数 | 第33-34页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4-40页 |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34-35页 |
·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 | 第35-38页 |
·语言变量值的选取 | 第35-36页 |
·量化因子与比例因子 | 第36-37页 |
·模糊量的隶属函数 | 第37-38页 |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 | 第38-39页 |
·输出量的模糊判决 | 第39-40页 |
·仿真及结果 | 第40-53页 |
·正弦激励下仿真分析 | 第40-44页 |
·随机激励下仿真分析 | 第44-53页 |
·路面输入模型建立 | 第44-45页 |
·模糊控制器参数调整 | 第45-48页 |
·随机激励下仿真结果 | 第48-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自组织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5-68页 |
·设计的基本思想 | 第55页 |
·改进设计的具体方法 | 第55-56页 |
·自组织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56-61页 |
·模糊控制规则的自调整 | 第56-59页 |
·量化因子及比例因子的自调整 | 第59-60页 |
·积分环节的建立 | 第60-61页 |
·控制系统仿真 | 第61-67页 |
·正弦输入系统性能仿真 | 第61-64页 |
·随机输入系统性能仿真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试验系统设计及试验 | 第68-85页 |
·试验台工作原理 | 第68-69页 |
·试验台本体结构 | 第69-72页 |
·试验台测控系统 | 第72-78页 |
·测试系统 | 第72-75页 |
·控制系统 | 第75-78页 |
·试验系统控制流程 | 第78-79页 |
·静态工作位置调整 | 第78页 |
·动态刚度调节 | 第78-7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9-8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5页 |
·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摘要 | 第92-95页 |
ABSTRACT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