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金属骨修复材料 | 第9-10页 |
| ·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 | 第10-11页 |
| ·高分子骨修复材料 | 第11页 |
| ·复合骨修复材料 | 第11-13页 |
| ·本论文研究方案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5-21页 |
| ·概述 | 第15-16页 |
| ·聚-L-乳酸的合成 | 第15页 |
| ·一步法 | 第15页 |
| ·多步法 | 第15页 |
| ·β-磷酸三钙无机粒子的制备 | 第15-16页 |
| ·实验 | 第16-17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6页 |
| ·聚-L-乳酸的合成 | 第16-17页 |
| ·β-磷酸三钙无机粒子的制备 | 第17页 |
| ·酸碱中和反应法 | 第17页 |
| ·可溶性钙盐和磷酸盐反应法 | 第17页 |
| ·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7页 |
| ·表征 | 第17页 |
| ·聚-L-乳酸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17页 |
| ·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17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1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7-19页 |
| ·聚-L-乳酸的合成 | 第17-18页 |
| ·L-丙交酯的制备 | 第17-18页 |
| ·聚-L-乳酸的聚合 | 第18页 |
| ·β-磷酸三钙无机粒子的制备 | 第18-19页 |
| ·酸碱中和反应法 | 第18页 |
| ·可溶性钙盐和磷酸盐反应法 | 第18-19页 |
| ·β-磷酸三钙无机粒子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 | 第19页 |
| ·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取向模压法加工高强度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骨棒 | 第21-33页 |
| ·概述 | 第21-23页 |
| ·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基本要求 | 第21页 |
| ·金属骨折内固定材料 | 第21-22页 |
| ·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 | 第22页 |
| ·可吸收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工艺 | 第22-23页 |
| ·实验 | 第23-24页 |
| ·实验设计 | 第23-24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页 |
| ·骨棒的制备 | 第24页 |
|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24页 |
| ·弯曲力学性能测试 | 第24页 |
| ·剪切力学性能测试 | 第24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4页 |
| ·差热扫描测量 | 第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 ·模压温度对PLLA 骨棒的影响 | 第24-27页 |
| ·PLLA 分子量对最佳模压温度和PLLA 骨棒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模压压力对PLLA 骨棒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8页 |
| ·β-磷酸三钙粒子大小和复合配比对PLLA/β-TCP 复合骨棒的影响 | 第28-30页 |
| ·模压温度对PLLA/β-TCP 复合骨棒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电纺制备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物纳米纤维膜 | 第33-43页 |
| ·概述 | 第33-36页 |
| ·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 ·静电纺丝的应用 | 第34-35页 |
| ·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 第34-35页 |
| ·静电纺丝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第35页 |
| ·国外静电纺丝研究现状 | 第35-36页 |
| ·实验 | 第36-37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6页 |
| ·电纺 | 第36页 |
|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 ·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36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36页 |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36-37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 ·聚合物浓度对电纺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37-39页 |
| ·β-磷酸三钙含量对电纺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39-41页 |
| ·电压、喷头与接收装置间距对电纺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溶液流速对电纺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