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生态建设概述 | 第1-19页 |
第一节 城市生态建设的内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城市生态建设的特性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城市生态建设的基本理论 | 第12-19页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2-14页 |
二、循环经济理论 | 第14-15页 |
三、生态经济学原理 | 第15-16页 |
四、生态调控理论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吉林省主要城市生态建设的基本条件 | 第19-30页 |
第一节 长春市、吉林市生态建设的基本条件 | 第19-21页 |
第二节 辽源市、四平市生态建设的基本条件 | 第21-23页 |
第三节 白城市、松原市生态建设的基本条件 | 第23-25页 |
第四节 白山市、通化市和延吉市生态建设的基本条件 | 第25-30页 |
第三章 城市生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基础 | 第30-40页 |
第一节 城市生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意义和价值 | 第30-31页 |
一、城市生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意义 | 第30页 |
二、城市生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一、信息管理系统在环境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 第32页 |
二、信息管理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现状 | 第32-33页 |
第三节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构建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二、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总体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第四节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及开发环境 | 第35-38页 |
第五节 用户需求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吉林省主要城市生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 第40-62页 |
第一节 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与建立 | 第40-42页 |
第二节 系统总功能界面的设计以及实现 | 第42-45页 |
一、系统菜单的制作 | 第43页 |
二、系统登录及主界面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基础信息模块中各个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5-56页 |
一、系统属性库 | 第45-48页 |
二、系统图形库 | 第48-50页 |
三、目标任务库 | 第50-51页 |
四、系统项目工程库 | 第51-53页 |
五、重点生态产业建设模块 | 第53页 |
六、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块 | 第53-54页 |
七、环境综合治理模块 | 第54页 |
八、交通网络建设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模块 | 第54-55页 |
十、多媒体信息管理模块 | 第55-56页 |
第四节 专题评价模块中各个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6-62页 |
一、评价界面 | 第56页 |
二、指标体系库 | 第56-58页 |
三、标准库 | 第58-59页 |
四、模型库 | 第59-60页 |
五、附加功能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吉林省主要城市生态建设程度评价 | 第62-76页 |
第一节 城市生态建设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2-64页 |
第二节 评价标准的制定 | 第64-66页 |
第三节 城市生态建设程度评价程序 | 第66-67页 |
第四节 城市生态建设程度评价 | 第67-69页 |
一、评价标准值的计算 | 第67-68页 |
二、权值确定 | 第68-69页 |
三、评价结果分级标准的确定 | 第69页 |
第五节 城市生态建设程度评价的实现 | 第69-72页 |
第六节 生态建设程度评价结果及分析建议 | 第72-76页 |
第六章 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76-89页 |
第一节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76-78页 |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分级标准的确定 | 第78-80页 |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 第80页 |
第四节 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实现 | 第80-84页 |
第五节 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 第84-86页 |
第六节 城市生态建设的保障措施 | 第86-8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论文摘要 | 第97-99页 |
ABSTRACT | 第99-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