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 第一章 总论 | 第1-15页 |
| ·目的意义 | 第9页 |
| ·规划范围、期限及规划重点 | 第9-10页 |
|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规划目标 | 第10-11页 |
| ·海域污染的生态效应 | 第11-13页 |
| ·目标与标准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连云港海洋概况 | 第15-24页 |
| ·海域概况 | 第15-16页 |
| ·地形地质 | 第16-17页 |
| ·地貌 | 第17-18页 |
| ·海洋沉积物 | 第18-19页 |
| ·气候 | 第19-20页 |
| ·海洋水文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 | 第24-28页 |
| ·连云港市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页 |
| ·海洋开发利用现状 | 第24-25页 |
| ·海洋开发利用发展规划 | 第25-28页 |
| 第四章 入海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8-34页 |
| ·全市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28-29页 |
| ·污染物入海量 | 第29-31页 |
| ·未来污染物排放量 | 第31-34页 |
| 第五章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 第34-47页 |
| ·海水质量现状 | 第34-36页 |
| ·海底沉积物质量现状 | 第36-37页 |
| ·海域生物污染状况 | 第37-38页 |
| ·海洋生态现状 | 第38-40页 |
| ·海州湾渔场主要鱼类生态规律 | 第40-41页 |
| ·主要经济物种现状评价 | 第41-44页 |
| ·海岸线侵蚀与防护现状 | 第44-45页 |
| ·营养元素、浮游植物与赤潮 | 第45-47页 |
| 第六章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预测 | 第47-51页 |
| ·预测模型 | 第47-49页 |
| ·预测结果 | 第49-50页 |
| ·主要河口水质达标允许排放量 | 第50-51页 |
| 第七章 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 第51-57页 |
| ·城市综合污水 | 第51-52页 |
| ·工业污染控制 | 第52-53页 |
| ·农业污染源防治 | 第53-55页 |
| ·渔业生态保护 | 第55-56页 |
| ·航运污染源防治 | 第56-57页 |
| 第八章 连云港市海洋环境功能区划 | 第57-65页 |
| ·功能区划方案 | 第57-61页 |
| ·各主要功能区划分方案分析及说明 | 第61-62页 |
| ·功能区的现状可达性分析及水质管理 | 第62-65页 |
| 第九章 2010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第65-71页 |
| ·城市综合废水污染物控制规划 | 第65页 |
| ·工业废水污染控制规划 | 第65-66页 |
| ·农业污染防治规划 | 第66-67页 |
| ·水产养殖污染控制规划 | 第67页 |
| ·航运及港口污染防治规划 | 第67-68页 |
| ·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 | 第68-69页 |
| ·综合管理规划 | 第69-70页 |
| ·环境效益分析 | 第70-71页 |
| 第十章 2020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第71-73页 |
| ·污染控制规划 | 第71页 |
| ·生态保护和恢复规划 | 第71页 |
| ·综合管理规划 | 第71-72页 |
| ·环境效益分析 | 第72-73页 |
| 第十一章 可优先实施和建设的环保措施研究 | 第73-81页 |
|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补充建设 | 第73页 |
| ·海洋灾害预警系统 | 第73-74页 |
| ·事故预防和应急响应系统 | 第74-75页 |
| ·渔场信息系统和渔场恢复战略计划 | 第75-76页 |
| ·海州湾海洋农牧场 | 第76页 |
| ·前三岛鸟类生态园 | 第76-77页 |
| ·海洋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建设 | 第77页 |
| ·近岸海域纳污容量及总量控制 | 第77-78页 |
| ·社会环境意识提高 | 第78页 |
| ·工业环境管理和审计 | 第78-79页 |
| ·区域环境评价和排污规划 | 第79页 |
| ·农田集水区的管理 | 第79-80页 |
| ·农业生态示范区 | 第80-81页 |
| 第十二章 组织管理与规划实施 | 第81-85页 |
| ·组织机构 | 第81-82页 |
| ·海洋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 | 第82-83页 |
| ·海洋环境管理 | 第83-84页 |
|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 第84-85页 |
| 全文结论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