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创业板退市制度基本理论 | 第13-18页 |
一、 创业板退市的法律内涵 | 第13页 |
二、 创业板退市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一) 经济学理论 | 第13-16页 |
(二) 法理学基础 | 第16-17页 |
三、 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功能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的现状及评析 | 第18-24页 |
一、 创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现状 | 第18-21页 |
(一) 退市标准 | 第18-20页 |
(二) 退市程序 | 第20-21页 |
二、 创业板退市制度的不足 | 第21-22页 |
(一) 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 | 第21页 |
(二) 创业板退市标准单一 | 第21-22页 |
(三) 缺乏对上市公司的有效救济 | 第22页 |
(四) 缺乏退市责任的追究机制和赔偿机制 | 第22页 |
三、 对《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的简要分析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海外成熟市场退市制度比较 | 第24-34页 |
一、 退市方式 | 第24-25页 |
二、 退市标准 | 第25-28页 |
(一) 纳斯达克市场的退市标准 | 第25页 |
(二) 东京证券交易所 | 第25-26页 |
(三) 香港创业板退市标准 | 第26-27页 |
(四) 退市标准各组成要素分析 | 第27-28页 |
三、 退市程序 | 第28-31页 |
(一)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退市程序 | 第29-30页 |
(二)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退市程序 | 第30页 |
(三) 香港联交所创业板的退市程序 | 第30-31页 |
四、 退市制度的运行环境 | 第31-34页 |
(一) 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 | 第31-32页 |
(二) 日本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法律规则 | 第34-43页 |
一、 引入主动退市制度 | 第34-35页 |
二、 证交所的自律性改革 | 第35页 |
三、 退市标准的改革 | 第35-36页 |
(一) 变更亏损年限 | 第35-36页 |
(二) 引入股价衡量标准 | 第36页 |
四、 退市程序的改革 | 第36-37页 |
五、 听证制度改革 | 第37-39页 |
六、 加强退市制度运行的环境建设 | 第39-43页 |
(一)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第39页 |
(二) 保荐制度的完善 | 第39-40页 |
(三) 退市过程中对投资者的保护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