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道家论文

道体的失落与重建--《庄子》、郭《注》、成《疏》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引言第12-17页
第一章 道体的演化:从“道”到“无”、到“非有非无”第17-57页
 一、从“道”本体到玄学“无”本体的确立第17-39页
  (一) “道”的本体意涵第17-19页
  (二) “圆道”观念的形成第19-22页
  (三) “无”与“道”第22-27页
  (四) “道”本体到“无”本体的中介第27-36页
  (五) “无”本体的确立第36-39页
 二、从玄学之“无”到重玄学之“非有非无”第39-57页
  (一) 玄学的主题及理论局限第39-41页
  (二) 玄学理论局限的挑战与重玄学的接续第41-43页
  (三) 重玄学的理论本质第43-46页
  (四) 重玄学产生的若干逻辑环节第46-57页
第二章 道体的失落与重建第57-73页
 一、郭象对《庄子》道体的解构第57-62页
 二、成玄英对《庄子》道体的重建第62-73页
第三章 “自然”义比较第73-84页
 一、庄子:自然乃道之自然第73-75页
 二、郭象:自然乃物之自然第75-78页
 三、成玄英:自然乃道、物之自然第78-84页
第四章 “齐物”义比较第84-99页
 一、庄子:“以道观之,万物一齐”第84-89页
 二、郭象:“理虽万殊而性同得”第89-93页
 二、成玄英:“物无贵贱,道在则尊”第93-99页
第五章 “逍遥”义比较第99-110页
 一、庄子:“登假于道”第99-102页
 二、郭象:“物冥其极”第102-105页
 三、成玄英:“破兹迷执,则恒处道场”第105-110页
第六章 “命运”观比较第110-122页
 一、庄子:“吾安能弃南面王乐”第110-113页
 二、郭象:“性不可加”第113-118页
 三、成玄英:“向明背暗,舍滞求进”第118-122页
结语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顺铂耳毒性作用后豚鼠耳蜗形态学及Bcl-2表达的研究
下一篇:鼻内窥镜手术前后嗅觉功能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