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录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47页 |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10-29页 |
1 中风病名渊源 | 第10页 |
2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 第10-15页 |
3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 第15-25页 |
参考文献一 | 第25-29页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的认识 | 第29-37页 |
1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29页 |
2 脑卒中分类 | 第29-30页 |
3 脑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30-32页 |
·血栓形成性脑梗塞 | 第30页 |
·脑栓塞 | 第30-31页 |
·腔隙性梗塞 | 第31页 |
·脑出血 | 第31-32页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第32页 |
4 脑卒中恢复期的西医治疗 | 第32-36页 |
·预防复发 | 第32-34页 |
·康复治疗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二 | 第36-37页 |
综述三 腹针疗法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概况 | 第37-47页 |
1 腹针疗法概述 | 第37-39页 |
·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 第37页 |
·腹针疗法的作用原理 | 第37-38页 |
·腹针的治疗方法 | 第38-39页 |
2 腹针疗法临床应用概况 | 第39-45页 |
·腹针治疗中风病 | 第39-40页 |
·腹针治疗临床各科疾病 | 第40-45页 |
参考文献三 | 第45-47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7-6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47-48页 |
·一般资料 | 第47页 |
·诊断标准 | 第47页 |
·纳入标准 | 第47页 |
·排除标准 | 第47-48页 |
·中止、撤出标准 | 第4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8-50页 |
·分组方法 | 第48页 |
·操作方法 | 第48-49页 |
·疗程 | 第49页 |
·评定标准 | 第49页 |
·统计方法 | 第49-50页 |
3 结果 | 第50-57页 |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第50页 |
·两组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 第50-51页 |
·两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 | 第51-52页 |
·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 第52-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两组内疗效比较 | 第57页 |
·两组间疗效比较 | 第57页 |
·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 第57-58页 |
5 讨论 | 第58-62页 |
·选题目的 | 第58页 |
·选穴依据 | 第58-61页 |
·存在问题和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四 | 第62-63页 |
附表 | 第63-66页 |
附表1 | 第63-64页 |
附表2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