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识别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1.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信贷风险与识别概述 | 第13-32页 |
2.1 风险的概念 | 第13页 |
2.2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 第13-16页 |
2.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 第13页 |
2.2.2 商业银存信贷风险的特征 | 第13-14页 |
2.2.3 信贷风险的分类及产生的根源 | 第14-16页 |
2.3 国外商业银行及评级机构对贷前风险的识别 | 第16-21页 |
2.3.1 注重非财务因素分析 | 第16-18页 |
2.3.2 美国商业银行的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3.3 穆迪、标准普尔、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2.3.4 国外银行和评级机构风险识别方法的启示 | 第21页 |
2.4 信贷风险的识别 | 第21-32页 |
2.4.1 识别的原理 | 第21-25页 |
2.4.2 识别的过程 | 第25-26页 |
2.4.3 识别的方法 | 第26-32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体系 | 第32-41页 |
3.1 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 第32-33页 |
3.2 指标的选择及权重的确定 | 第33页 |
3.3 风险识别指标体系 | 第33-41页 |
3.3.1 风险分类 | 第33-37页 |
3.3.2 风险评价体系 | 第37页 |
3.3.3 评价结果及使用注意事项 | 第37-41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 | 第41-59页 |
4.1 背景资料 | 第41-42页 |
4.2 基本情况 | 第42-45页 |
4.3 信用风险评级 | 第45-56页 |
4.3.1 财务风险分析 | 第45-50页 |
4.3.2 非财务风险分析 | 第50-53页 |
4.3.3 贷款风险分析 | 第53-54页 |
4.3.4 双因素分析法评级结果 | 第54-56页 |
4.4 信用量分析 | 第56-59页 |
4.4.1 信用需求量分析 | 第57页 |
4.4.2 授信总量建议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