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IEEE 802.16d物理层技术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9页
 1.1 课题背景第6页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第6-7页
 1.3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7-9页
第二章 IEEE 802.16d标准概述第9-18页
 2.1 标准产生背景第9页
 2.2 IEEE 802系列标准概述第9-11页
 2.3 IEEE 802.16d层次结构第11-15页
  2.3.1 层次结构简介第11页
  2.3.2 媒体接入层第11-13页
  2.3.3 物理层第13-15页
 2.4 IEEE 802.16d的技术特点第15-16页
  2.4.1 媒体接入层的技术特点第15-16页
  2.4.2 物理层的技术特点第16页
 2.5 总结第16页
 参考文献第16-18页
第三章 IEEE 802.16d OFDM物理层规范第18-33页
 3.1 OFDM符号参数第18-20页
 3.2 信道编码第20-24页
  3.2.1 随机化第20-21页
  3.2.3 前向纠错编码第21-23页
  3.2.4 交织第23-24页
 3.3 调制第24-26页
  3.3.1 数据调制第24-25页
  3.3.2 导频调制第25-26页
  3.3.3 RateID编码第26页
 3.4 前导结构和调制第26-28页
 3.5 帧结构(PMP)第28-30页
 3.6 发射分集:空时编码第30-32页
  3.6.1 MIMO的信道估计和同步第31页
  3.6.2 STC编码和解码第31-32页
 3.7 接收机频率和时间同步要求第32页
 3.8 总结第32页
 参考文献第32-33页
第四章 无线信道特性第33-39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传播特征第33-36页
  4.2.1 无线信道的大尺度衰落第33-34页
  4.2.2 阴影衰落第34页
  4.2.3 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第34-35页
  4.2.4 无线信道的时变性以及多普勒频移第35-36页
 4.3 信道模型第36-37页
 4.4 总结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第五章 IEEE 802.16d系统的定时同步第39-49页
 5.1 OFDM系统中的同步第39页
 5.2 OFDM符号定时对系统的影响第39-41页
 5.3 OFDM符号定时算法分析第41-42页
 5.4 应用于16d系统的符号定时算法及性能分析第42-47页
  5.4.1 自相关和互相关联合符号定时算法第42-44页
  5.4.2 一种新的符号定时算法第44-47页
 5.5 总结第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第六章 IEEE 802.16d系统的频偏估计第49-66页
 6.1 载波频偏对OFDM系统的影响第49-51页
 6.2 频偏算法分析第51-56页
 6.3 应用于16d系统中的频偏估计算法及性能分析第56-64页
  6.3.1 小数频偏估计第56-57页
  6.3.2 整数频偏估计第57-62页
  6.3.3 相位跟踪第62-64页
 6.4 总结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七章 IEEE 802.16d系统的信道估计第66-86页
 7.1 引言第66页
 7.2 OFDM系统信道估计的系统模型第66-69页
 7.3 OFDM信道估计算法分析第69-73页
  7.3.1 导频的选择与插入第69-70页
  7.3.2 接收端位置信道信息获取的方式第70-71页
  7.3.3 信道信息的完全恢复第71-73页
 7.4 应用于16d系统中的信道估计算法及性能分析第73-84页
  7.4.1 系统物理层参数分析第73-74页
  7.4.2 应用于16d系统的算法分析第74-84页
 7.5 总结第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总结与展望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左旋卡尼汀对离体鼠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下一篇:特殊微生物处理餐饮废水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