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的源起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源起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马太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市场中“马太效应”的研究 | 第11-12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思路和内容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思路 | 第12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 2 市场中“马太效应”的定性描述 | 第14-25页 |
| ·生活中的现象描述 | 第14-15页 |
| ·古人在非市场领域对类似现象的描述 | 第15-16页 |
| ·马太福音中的故事 | 第15-16页 |
| ·道德经中的定论 | 第16页 |
| ·古人的叙述对市场中“马太效应”研究的帮助 | 第16-18页 |
| ·马太福音故事中的财富积聚过程 | 第16-17页 |
| ·启示一:规则 | 第17页 |
| ·启示二:资源最初的分配并未影响“马太效应”的结果 | 第17页 |
| ·启示三:经营运作能力的差异是产生马太效应的根本原因 | 第17-18页 |
| ·启示四:老子的定论所述的也是存量上有余者增的变化规律 | 第18页 |
| ·Merton先生在非市场领域对“马太效应”的描述 | 第18-20页 |
| ·资源存量配置的差异 | 第18-19页 |
| ·选择的差异 | 第19-20页 |
| ·关于规则 | 第20页 |
| ·帕累托的贡献 | 第20-22页 |
| ·帕累托的“八二”法则 | 第20-21页 |
| ·“马太效应”的结果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矛盾 | 第21-22页 |
| ·产业组织理论与“马太效应” | 第22-23页 |
| ·市场中“马太效应”的参考定义 | 第23页 |
| ·规则与所致的“马太效应”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3 特定偏好序细分市场中“马太效应”模型分析 | 第25-36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特定偏好序下统一目标函数的模型 | 第25-28页 |
| ·考虑多资源约束的模型 | 第28-33页 |
| ·多资源的约束讨论 | 第28-30页 |
| ·三种不同产能情况在模型中对应的资源约束与解 | 第30-33页 |
| ·模型的解结构及“马太效应”的普遍性 | 第33-34页 |
| ·多目标函数的理论模型 | 第34-36页 |
| 4 多偏好序市场中“马太效应”模型分析 | 第36-47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偏好与选择差异 | 第36-37页 |
| ·基于消费者偏好与购买力约束的市场中“马太效应”特例 | 第37-40页 |
| ·假定条件 | 第37-38页 |
| ·实际购买力从低到高的三种状态 | 第38页 |
| ·解结构及相应厂商的市场占比 | 第38-40页 |
| ·消费者偏好与购买力约束形成市场“马太效应”的一般模型 | 第40-41页 |
| ·一般模型 | 第40-41页 |
| ·解结构与“马太效应” | 第41页 |
| ·存在资源约束的多偏好序市场一般模型 | 第41-43页 |
| ·阿罗公理体系下的一般模型 | 第43-45页 |
| ·加入规则变量之后的模型 | 第45-47页 |
| 5 关于模型逻辑完备性的讨论 | 第47-50页 |
| ·偏好序在欧氏空间的封闭性 | 第47-48页 |
| ·模型的逻辑完备性 | 第48-50页 |
| 6 长沙市休闲服市场“马太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50-55页 |
| ·选择服装行业的原因及难点 | 第50页 |
| ·数据收集及模型选择 | 第50-52页 |
| ·偏好序分析及市场结构预测 | 第52-53页 |
| ·模型偏好序预测的市场结构与实际结构的比较 | 第53-54页 |
| ·实证结论 | 第54-5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