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11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1-18页 |
| ·试验材料 | 第11页 |
| ·供试植物材料 | 第11页 |
| ·试剂材料 | 第11页 |
| ·试验方法 | 第11-18页 |
|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 第11-12页 |
| ·无菌苗培养基 | 第12-13页 |
| ·最佳外植体的确定方法 | 第13-14页 |
| ·对愈伤组织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的方法 | 第14页 |
| ·凝固剂与pH值的确定方法 | 第14-15页 |
| ·激素在诱导愈伤组织及胚性愈伤组织中的效应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培养基中其他添加物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程序的确立方法 | 第16页 |
| ·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胚状体的成熟及萌发的方法 | 第16-17页 |
| ·陆地棉植株再生过程中体胚苗变异的观察方法 | 第17页 |
| ·培养条件 | 第17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29页 |
| ·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素 | 第18-23页 |
| ·种子处理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8页 |
| ·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8-20页 |
| ·凝固剂与pH值的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0页 |
| ·激素的诱导效应 | 第20-23页 |
| ·其他添加物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3页 |
| ·愈伤组织细胞学观察及分类 | 第23-24页 |
|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程序的建立 | 第24-26页 |
|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程序 | 第24-25页 |
| ·几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程序的比较 | 第25-26页 |
| ·胚性愈伤组织增殖、萌发与胚状体的成熟 | 第26-28页 |
| ·不同形式氮源物质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26页 |
| ·活性炭对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及胚状体萌发的影响 | 第26页 |
| ·悬浮培养对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和胚状体萌发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固体培养基中添加PEG6000的作用 | 第27页 |
| ·胚性愈伤组织胚性的长期保持 | 第27-28页 |
| ·棉花体细胞植株再生过程中的体胚苗的变异 | 第28-29页 |
| ·体胚苗变异类型 | 第28页 |
| ·不同培养时间对体胚苗变异的影响 | 第28-29页 |
| 4 讨论 | 第29-37页 |
| ·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 | 第29-32页 |
|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长期保持 | 第32-34页 |
| ·棉花胚胎发生能力的差异 | 第34-35页 |
| ·关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 第35-37页 |
| 5 结论 | 第37-39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 作者简历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版图说明 | 第48-50页 |
| 版图 | 第50-54页 |
| 发表论文 | 第54-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