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信息下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1.2 决策的基本要素及决策过程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3 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7-28页 |
2.1 多属性决策理论 | 第17-21页 |
2.1.1 多属性决策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1.2 效用和偏好 | 第18页 |
2.1.3 属性指标的规范化 | 第18-19页 |
2.1.4 多属性决策方法的分类 | 第19-21页 |
2.1.5 多属性决策方法的评价标准 | 第21页 |
2.2 证据理论 | 第21-24页 |
2.2.1 证据的概念 | 第21页 |
2.2.2 证据的数学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基于证据理论的递归算法 | 第22-24页 |
2.3 遗传算法 | 第24-28页 |
2.3.1 简介 | 第24页 |
2.3.2 基本流程 | 第24-25页 |
2.3.3 遗传算法的实现技术 | 第25-27页 |
2.3.4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27-28页 |
第3章 不完全信息下基于证据理论的交互式决策模型 | 第28-33页 |
3.1 Q算子 | 第28-29页 |
3.2 问题的定义及表达 | 第29-30页 |
3.3 交互式决策方法 | 第30-31页 |
3.4 实例分析 | 第31-32页 |
3.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不完全信息下基于证据理论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 第33-45页 |
4.1 权系数不完全信息表达 | 第33页 |
4.2 属性值的转换 | 第33-34页 |
4.2.1 定性指标的表示方法 | 第33-34页 |
4.2.2 定量指标的表示及转化 | 第34页 |
4.3 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4.4 用GA求解决策模型 | 第35-40页 |
4.4.1 约束条件的处理 | 第35-38页 |
4.4.2 算法的流程 | 第38-39页 |
4.4.3 算法的关键环节设计 | 第39-40页 |
4.5 软件实现 | 第40-42页 |
4.5.1 数据结构 | 第40-41页 |
4.5.2 遗传算法运行参数的选取 | 第41-42页 |
4.5.3 程序主要模块简介 | 第42页 |
4.6 实例分析 | 第42-45页 |
第5章 BERWI法的扩展研究 | 第45-56页 |
5.1 BERWI法在群决策中的研究 | 第45-50页 |
5.1.1 一致准则法 | 第45-49页 |
5.1.2 个体各自评价法 | 第49-50页 |
5.1.3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50页 |
5.2 带有参考集的BERWI法 | 第50-54页 |
5.2.1 问题的描述 | 第50-51页 |
5.2.2 决策方法 | 第51-52页 |
5.2.3 实例分析 | 第52-54页 |
5.3 几种方法的综合讨论 | 第54-56页 |
第6章 BERWI法在动态联盟伙伴选择中的应用 | 第56-63页 |
6.1 动态联盟的定义及特点 | 第56-57页 |
6.1.1 动态联盟的定义 | 第56页 |
6.1.2 动态联盟的特点 | 第56-57页 |
6.2 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的研究现状 | 第57-58页 |
6.2.1 伙伴选择的过程及评价指标 | 第57-58页 |
6.2.2 伙伴选择研究现状 | 第58页 |
6.3 基于BERWI法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实例 | 第58-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