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7页 |
1. 绪论 | 第17-2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7-25页 |
·玉米对干旱化的响应机制 | 第18-21页 |
·生长发育受抑及产量降低 | 第18页 |
·物质代谢紊乱 | 第18-20页 |
·自由基积累和脂膜过氧化 | 第20页 |
·玉米无机营养吸收累积 | 第20-21页 |
·玉米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适应调节机制 | 第21-25页 |
·渗透调节 | 第21-22页 |
·激素调节 | 第22-23页 |
·关键防御酶系和保护性物质 | 第23-24页 |
·干旱诱导蛋白的产生及其生理功能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研究要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5-27页 |
·研究要点 | 第25-26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6-27页 |
2. 试验设计、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地区概况 | 第27页 |
·试验设计与供试材料 | 第27-28页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8-31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28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研究 | 第28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 第28-30页 |
·水分胁迫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研究 | 第30-31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79页 |
·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 第32-47页 |
·不同处理对植株高度的影响 | 第32页 |
·不同处理对茎粗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处理对叶片性状的影响 | 第33-40页 |
·不同处理对叶片表观特征的影 | 第33-34页 |
·不同处理对绿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不同处理对出叶速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处理对功能叶片性状(叶片长度、宽度及叶形指数等)的影响 | 第37-40页 |
·不同处理对生殖器官发育的(散粉抽丝数)影响 | 第40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根系生长状况(根数、根体积)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植株各器官鲜重的影响 | 第41-44页 |
·不同处理对生长发育指标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 第44-47页 |
·水分胁迫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运转的影响 | 第47-54页 |
·对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7页 |
·对干物质运转、分配的影响 | 第47-51页 |
·对植株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根冠比、根茎比、叶茎比等)的影响 | 第51-53页 |
·对根系生长和冠层生长的关系的影响 | 第53-54页 |
·水分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4-66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植株生理代谢的影响 | 第54-58页 |
·对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55页 |
·对离体叶片保水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对叶片及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不同处理对功能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对各生育期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58页 |
·对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58-59页 |
·对叶片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的影响 | 第59页 |
·对群体结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 PAR)的影响 | 第59页 |
·不同处理对根、叶膜透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59-63页 |
·对叶片及根系膜透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对叶片及根系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61页 |
·对根系及叶片保护酶(SOD、CAT 及POD)活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根系和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关系 | 第63-64页 |
·根系膜透性与叶片水分、膜透性对土壤干旱胁迫反应的关系 | 第64-65页 |
·各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65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65-66页 |
·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66-73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66-71页 |
·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66-68页 |
·不同处理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相关系数与通径分析 | 第68-71页 |
·不同处理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71-73页 |
·对夏玉米籽粒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72页 |
·对常量元素(N、P、K)含量的影响 | 第72页 |
·对中微量元素(Ca、Mg、Cu、Zn、Mn)含量、吸收量的影响 | 第72-73页 |
·水分胁迫下玉米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分析 | 第73-79页 |
·不同水分处理下玉米田 0-100cm 土壤贮水量不同生育期变化特点 | 第73页 |
·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农田阶段耗水量影响 | 第73-74页 |
·对夏玉米农田耗水强度(日耗水量)的影响 | 第74-75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75-77页 |
·对叶片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75-76页 |
·对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76-77页 |
·不同水分处理水分效应的综合评判 | 第77-79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79-92页 |
·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光合产物积累、分配和运转及籽粒品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与适应 | 第79-84页 |
·夏玉米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其机制 | 第84-89页 |
·不同处理对夏玉米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水分效应的综合评判 | 第89-90页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3页 |
附录A | 第103-106页 |
A.1 中子水分仪的原理及其应用 | 第103页 |
A.2 作物水分胁迫的研究方法 | 第103-104页 |
A.3 成熟期玉米考种项目说明 | 第104页 |
A.4 耗水量方面的计算 | 第104-105页 |
A.5 文中所用英文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 | 第105-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