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前言(绪论) | 第10-2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研究范围 | 第13-14页 |
| ·传统民居 | 第14-15页 |
| ·装饰元素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论文框架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2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当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31页 |
|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研究缺乏时代认同感 | 第21-22页 |
|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当代应用中缺乏地域差异性 | 第22-24页 |
|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当代运用的视角单 | 第24-28页 |
| ·平面化 | 第24-26页 |
| ·批量化 | 第26-27页 |
| ·形式化 | 第27-28页 |
|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缺乏跨学科应用研究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整理与分析 | 第31-51页 |
|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类型特征 | 第31-40页 |
|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基本类型 | 第31-34页 |
|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基本特征 | 第34-40页 |
|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形态构成 | 第40-46页 |
| ·形态构成要素 | 第40-42页 |
| ·形态构成形式 | 第42-44页 |
| ·形态构成手法 | 第44-46页 |
|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材质类型 | 第46-47页 |
|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美学价值 | 第47-49页 |
| ·崇尚自然之美 | 第48页 |
| ·建筑材质之美 | 第48-49页 |
| ·人文艺术之美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4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当代吸取应用 | 第51-63页 |
| ·当代建筑设计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借鉴方法 | 第51-57页 |
| ·直接加工转换运用 | 第51-54页 |
| ·提取元素有机组合 | 第54-55页 |
| ·抽象提炼原理借鉴 | 第55-57页 |
|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当代的综合表现 | 第57-62页 |
| ·新材料新技术新表现 | 第57-58页 |
| ·吸取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细部设计 | 第58-60页 |
| ·与产品设计结合,生产地域化的预制构件 | 第60-62页 |
| ·因地制宜综合运用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应用于当代建筑设计的范围及途径 | 第63-68页 |
| ·应用于室内设计 | 第63-64页 |
| ·转化为装饰造型元素 | 第64页 |
| ·运用于当代建筑表皮 | 第64-65页 |
| ·应用于景观装饰 | 第65页 |
| ·古建筑修复中装饰元素的替换和重构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6 若干相关实践研究案例分析 | 第68-72页 |
| ·安徽马鞍山南湖公园及花雨广场规划设计 | 第68-69页 |
| ·安徽省石台县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大门设计 | 第69-72页 |
| 结语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插图与附表清单 | 第75-79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